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夏天熱爆,室外氣溫動輒高達攝氏38度,尤其是中午時段,走在路上就像待在烤箱裡,但別以為躲在室內、曬不到太陽就不會熱傷害!國健署提醒,事實上,如果室內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將造成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一樣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而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天氣熱,今年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根據衛福部統計,光是7月的熱傷害急診就醫人次就有774人次,較去年同期的423人次,增幅1.8倍。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特別是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等高危險族群,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連在室內也要特別留心熱傷害,因為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身體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的狀態,會加重熱傷害的發生,所以家中若有高危險族群,務必注意室內高溫所導致的熱傷害。
室內避免熱傷害,國健署強調,預防有三要訣「保持涼爽、多喝白開水、提高警覺」。特別是住在頂樓易悶熱環境的民眾更應注意,在天氣炎熱時段,可適度開啟冷氣,並設定在26至27度;如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吹涼風降溫,並可適度在皮膚表面上噴灑水,幫助身體快速降溫,避免因室內悶熱環境引發熱傷害。
另外,國健署建議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因為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寬鬆的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衣領、袖子、褲子等開口處最好寬鬆點,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國健署說,多喝白開水也很重要!天氣炎熱下,身體容易因大量流汗而流失水分,補充水分可以維持身體正常散熱機制,對預防熱傷害尤其重要,要定時的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
最後就是提高警覺,國健署提醒,民眾應時常注意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及高溫資訊,提高警覺注意室內外溫度變化,及留意自己和家人身體狀況,如有不適立即尋求協助或送醫。疑似熱傷害徵兆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快篩實名制8/15開賣! 不降價但一人可買10劑、0-6歲免費領5劑
最新定序!本土BA.5衝上15例 羅一鈞公布「一周連爆三家庭群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