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在家吃「消炎止痛藥」藏危機! 冒5不適症狀恐已腎損傷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輕症在家吃「消炎止痛藥」藏危機! 冒5不適症狀恐已腎損傷
輕症在家吃「消炎止痛藥」藏危機!  冒5不適症狀恐已腎損傷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逼近300萬,這一波本土Omicron疫情雖然輕症居多,多數居家照護即可,但民眾在家使用可以舒緩頭痛、喉嚨痛及肌肉酸痛等感冒症狀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時,卻也要小心!藥害救濟基金會今(13)日就發出提醒,NSAIDs類藥品其實是藥害排行榜的常客,建議服用期間一天應喝6到8杯水(約莫2000毫升),且一旦出現5大不適症狀,就有可能是腎損傷前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NSAIDs類藥品臨床用途廣泛,常用於緩解牙痛、經痛或關節炎等各種疼痛發炎症狀,在這一波本土疫情當中,更被民眾奉為熱門的居家常備藥之一。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根據該基金會近年的統計,NSAIDs類藥品其實是藥害排行榜的常客,當中,diclofenac及ibuprofen是常見的致害藥品,除了腸胃不適或水腫等常見的不良反應之外,亦可能引發其他嚴重的不良反應,例如急性腎損傷或嚴重皮膚不良反應。

藥害救濟基金會就曾接獲一件ibuprofen引起急性腎損傷的案例,該名70多歲男子本身有心律不整及心衰竭等病史,因為急性咽喉炎就醫,處方ibuprofen、抗組織胺等藥品治療,服用數日後,卻陸續出現下肢水腫、小便量減少、體重增加及蛋白尿等症狀,診斷懷疑是ibuprofen引起的急性間質性腎炎,經住院治療數周之後,病況才改善出院。

NSAIDs類藥品為何會引起腎損傷?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因過敏反應引發的急性間質性腎炎,情形較為少見,發生率小於1%,症狀常伴隨有發燒或皮膚紅疹;另一種較常見的原因是NSAIDs類藥品會減少腎臟血流的供應,使腎臟過濾廢物的功能降低,長期下來會提高腎損傷的風險。

研究就發現,使用NSAIDs類藥品,引起腎損傷事件的發生率約為1至5%,用藥期間急性腎損傷發生的風險提高近2倍。其中,高齡者或有心衰竭、腎臟病史的患者等,使用NSAIDs類藥品引起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又比一般人更高。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服用NSAIDs類藥品期間,應補充足夠水分,一天應喝6到8杯水,約莫2000毫升,且勿飲酒。如果出現尿量減少、下肢水腫、疲倦、食慾不振,甚至呼吸急促等症狀,應提高警覺,有可能是腎損傷前兆,儘速就醫。

藥害救濟基金會強調,使用NSAIDs類藥品前應諮詢專業人員,詳閱使用說明,並按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原則上是「低劑量、短期使用」為主,若是用藥後疼痛超過10天或發燒超過3天仍未緩解,同樣建議盡速就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這群人」染疫死亡率逼近3成! 打疫苗、用藥都得跟人不同

易怒、厭食只是青春期叛逆? 逾半父母難辨孩子已有身心症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