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HIV感染帶來新效益 台灣海洛因「初犯率」下降了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防治HIV感染帶來新效益 台灣海洛因「初犯率」下降了
  • 字級
防治HIV感染帶來新效益   台灣海洛因「初犯率」下降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毒品的「初犯率」出現變化!國衛院今(30)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領導跨機構團隊,針對2001到2017的各年度全國非法藥物初犯率進行分析發現,在3種最常見非法藥物: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與搖頭丸中,這17年間只有海洛因的初犯率在全國性減害計畫實施前後產生統計上的顯著下降。

國內曾在2004年爆發一波監所靜脈注射毒品受刑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的疫情,讓疾管署從2006年起,就在全國推行減害計畫,已經有效減少靜脈注射海洛因者的HIV感染率,但是否也影響各種毒品的初犯率?國衛院上午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也已於2021年11月發表在國際期刊《Harm Reduction Journal》。

陳為堅表示,研究團隊是從執法單位年度例行通報中,包括「三、四級毒品行政裁罰系統」、「刑案紀錄表處理系統」及法務部「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案件管理系統」等三大資料庫,清理出2001到2017的各年度全國非法藥物初犯率,再使用間斷時間序列分析,發現減害計畫實施一年後,即可看到海洛因初犯率水平的下降,每10萬人中減少22.37名初犯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減害計畫並未改變甲基安非他命初犯率在這段期間的逐年增加趨勢,也未改變搖頭丸初犯率在這段期間的逐年減少趨勢。

陳為堅說,靜脈注射毒品會增加感染HIV或C型肝炎病毒的風險,但是亞洲各國對於採用減害計畫的策略卻有諸多保留,以台灣為例,疾管署為了控制2004年監所感染HIV的疫情,自2005年起推行三管齊下的減害計畫,包含擴大原有的衛生教育、針具交換的清潔與美沙冬替代療法,從每年通報的HIV新感染個案來看,靜脈注射毒品使用者所占比率從2004年的40.8%,2005年來到最高的71.6%,2006年開始下降到63.0%,2007年到38.4%,到了2010年則不到1成 (6.5%),成效卓著。

陳為堅指出,這17年間只有海洛因的初犯率在全國性減害計畫實施前後產生統計上的顯著下降;若進一步依不同年齡分層來分析,這種顯著降幅只在40歲以下的年齡層出現。

陳為堅認為,這項實證資料的分析結果,可看出不同非法藥物初犯率彼此間可能出現的「犯罪轉移」 (crime displacement),當海洛因的初犯率下降,其他毒品,像是甲基安非他命與愷他命的初犯率則可能增加,研究結果有助提供警政與衛生單位思考評估現階段的毒品防制策略,除了針對海洛因的三管齊下減害計畫,也需要其他的防制策略來因應。

照片來源:國衛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注意!糞便潛血檢查異常「不做這件事」 增加大腸癌死亡風險6成4

Omicron多輕症?55歲的他沒打疫苗 一染疫連爆症狀「靠葉克膜續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