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熱愛運動及健身的42歲男子,近一年來感覺與伴侶親密行為時,特別使不上力,腰部容易酸疼,幾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腎虧」了?但礙於面子問題,拖到最近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原來左邊輸尿管已經被2公分大小的結石塞住,腎臟呈現中度水腫。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泌尿道結石在台灣盛行率約7到10%,好發年齡為40到70歲,男女比例則約3:1。常見的結石症狀包括:腹背部絞痛、噁心嘔吐、血尿、尿路感染,其他症狀還有頻尿、解尿困難或陰囊的轉移痛等。
一般而言,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遺傳、氣候、體質、飲食及飲水習慣等,有家族史者罹患結石的機率亦為一般人的3倍。
結石年輕化!張雲筑觀察到,近年結石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有結石困擾的年輕人也不少,可能與飲食、生活型態改變有關,像是攝取過多酒精飲料、碳酸飲料,口味重鹹或熱愛甜食,又不愛運動等容易導致結石。
門診就有另一名36歲女性,從事繁忙的金融業,喜歡以蛋糕與甜飲料作為壓力出口。這2年容易腰酸背痛,原以為是工作太忙,並沒放心上,今年健檢發現右邊腎臟腎盂出口被一顆1.6公分大的結石堵住,呈現中度腎水腫。
張雲筑警告,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尤其夏天炎熱、排汗量大,若不積極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尿液中的結石成分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形成結石。許多人都知道要多喝水,但門診發現有些患者不愛喝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習慣把茶飲當水喝,並覺得自己的喝水量是足夠的,其實補充水分還是白開水最好,長期只喝茶飲不喝水的行為,小心沒補到水,還可能提高泌尿道結石的風險。
治療結石,張雲筑指出,需仔細評估結石大小、位置、X光穿透度及病患身體狀況,輸尿管內小於0.5公分的結石,多能以藥物加上適當水份攝取,促進結石排出;大於0.5公分的結石,則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硬式內視鏡手術處理;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多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或逆行性軟式內視鏡手術治療;2公分以上的巨型腎臟結石,則建議經皮穿腎內視鏡碎石手術。
張雲筑強調,預防結石要多喝開水,補充水分還是以白開水為佳,三餐均衡,少吃甜食,避免攝取重鹹食物,養成運動的習慣。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打高端3天傳4死!病況全曝光 陳時中定調「除非兩狀況」否則不停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