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治療失智、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台灣研究找到了新方法!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3)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歷經7年的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並從中鑑定出促使神經再生及功能修復的活性物質。
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表示,研究團隊發現,若對大腦受損的小鼠注射帶有「修復」能力的幹細胞外泌體,觀察到受損的神經細胞1周後可以長出突觸,1個月後神經細胞的數量可以恢復到原本的6成,且其認知、學習和記憶功能皆獲得改善。
研究顯示,幹細胞外泌體較間質幹細胞更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又能避免細胞植入手術的風險及副作用,對再生醫療帶來新的突破。該系列研究成果已分別於2019年、2020年發表於國際再生醫學權威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李華容指出,研究發現,細胞外泌體是細胞用來和外界溝通的一種工具,在不同環境下所裝載的訊息也不同,若以特殊技術刺激廣泛存在於骨髓、脂肪裡的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不正常細胞缺失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
進一步分析國衛院團隊所開發的誘導型間質幹細胞外泌體的組成分,李華容說,鑑定出內含2′,3′-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diesterase等數種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的活性物質,顯示幹細胞外泌體就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也發現細胞外泌體除了能刺激再生,亦有抗纖維化、抗發炎的效果,也可能應用於心血管疾病之上,甚至可能與國外合作研發、治療新冠肺炎晚期患者。
李華容強調,該技術已取得國內專利,且同步申請美國、英國、日本專利。雖然目前幹細胞外泌體的研究範圍僅限於治療神經相關疾病,但未來可望用於治療退化性疾病、組織或器官損傷、細胞缺陷、神經退化性疾病、腦與脊髓創傷、中風、學習障礙、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內驚現「最小病例」僅4個月大! 必防4種肉毒桿菌中毒感染形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