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度被視為是治療新冠肺炎有效藥物之一的「羥氯奎寧」,效療到頭來可能只是誤會一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自行進行的臨床實驗報告結果,發現不管是隨機分組給藥或針對早期染疫患者的回溯性回顧,雙雙都證實「羥氯奎寧」在縮短患者PCR檢測轉陰性的時間上,沒有特別的效果。
這項本土臨床實驗由衛生福利部立醫院負責進行,最終完整報告內容,於昨舉行的指揮中心內部會議揭露。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報告內容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隨機分組實驗,其中有3分之2給藥,3分之1沒有,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跟先前一致,「羥氯奎寧」看起來沒有特別縮短PCR變成陰性的時間,沒有統計上的差異。
研究團隊同時也針對國內更早期的確診個案,即部分用過「羥氯奎寧」的患者的狀況,進行回溯性研究,同樣發現其檢驗時間也沒有縮短。
張上淳說,從這一份完整的本土臨床實驗報告可以看出,「羥氯奎寧」沒有特別有效,而這部分與稍早數個國外發表的研究報告,也看到類似結果,因此,指揮中心早難6月初改版的臨床治療指引當中,已經把「羥氯奎寧」自建議用藥中剔除,目前治療指引中的建議用藥是「瑞德西韋」。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邊境再開大門!除了觀光 6/29起放寬外籍、港澳人士申請來台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