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為只是「火燒心」,檢查後竟已經是食道癌前病變!一名62歲男子,過去20多年來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及口苦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平時習慣吃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忍受不了胸悶、胸口灼熱而就醫,胃鏡檢查一照發現,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更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
收治病人的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翁銘彣表示,胃鏡檢查發現,男子除了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還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而這種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
胃食道逆流之所以不能輕忽,在於它有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最終產生食道腺癌。
翁銘彣表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原本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經胃酸反覆刺激下,黏膜細胞會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容易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增加食道腺癌風險。
治療這類癌前病變,翁銘彣說,若是分化良好的病灶,能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避免進一步的傷害;但像男子這樣的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則可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只要燒灼深度控制於0.1公分內,根除食道黏膜病變細胞外,也較不易出現食道穿孔或術後食道狹窄的併發症。
翁銘彣提醒,胃鏡檢查經驗,約有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長達10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則相當罕見,所幸男子治療得宜,至今追蹤1年半無復發,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在藥物控制下獲得改善。
不同於食道鱗狀上皮癌,食道腺癌的患者通常不菸、不酒也不嚼檳榔,但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翁銘彣強調,除了藥物及手術外,生活習慣的調整是胃食道逆流症治療的第一步,包括睡前2小時避免進食、減重以及減少菸、酒、咖啡、蘇打飲料等刺激性物質。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擴大紓困錢不夠發! 陳時中:預算將增至45億「不讓地方不方便」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