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吞嚥困難免當「象鼻人」 胃造口取代鼻胃管用肚子吃飯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中風吞嚥困難免當「象鼻人」 胃造口取代鼻胃管用肚子吃飯
  • 字級
中風吞嚥困難免當「象鼻人」  胃造口取代鼻胃管用肚子吃飯

▲胃造口取代鼻胃管,能減輕患者每月置放鼻胃管的不適。(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患者若有吞嚥困難時,通常會選擇以鼻胃管餵食,但當個「象鼻人」常令患者感受不適,甚至影響外觀與心理上的自信,醫師表示,為了改善鼻胃管問題,歐美國家開發出「胃造口」灌食工具,換句話說,就是「用肚子吃飯」,減少每月置放鼻胃管的痛楚,提升生活品質。

今年58歲的賴先生,腦出血後長期臥床,吞嚥功能不佳的他,需倚賴鼻胃管進食,在經復健一年後,行動能力提升不少,考量到管子長期置放,造成喉嚨黏膜壓迫,經醫療團隊與家屬溝通後,決定改以「胃造口」方式供給營養,術後重拾開朗笑容。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對患者來說,鼻胃管置放過程相當不適,且一個月需更換一次,長期置放也容易造成喉嚨及鼻腔壓迫、潰瘍、出血等,加上鼻胃管容易滑脫、阻塞,增加家屬照護困難,更影響患者在外觀與心理上的自信,常讓患者及家屬都苦惱。

而「胃造口」灌食工具,張家熙形容就是「用肚子吃飯」,傳統上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從胃部大彎處開一個1公分的傷口,將胃造口的管子經皮下脂肪與腹膜直接穿進胃,但手術時間較長,費用也較昂貴,而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裝置胃造口,過程僅約15至30分鐘,且健保有給付。

張家熙強調,雖然胃造口優點很多,但對於口腔或食道狹窄以致內視鏡無法通過進入胃內、有瀰漫性腹膜炎、神經性厭食症、預期生命期望值低、先前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肥胖、有大量腹水等患者,並不建議接受治療。

裝置胃造口之後,張家熙說,每天仍得用生理食鹽水清潔造口周圍皮膚,並順時針旋轉灌食管,確認位置,平均每半年回門診更換管子即可,對於患者及照護者來說,可提升生活品質。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敏、流鼻水吃藥會嗜睡嗎? 抗組織胺分三代快搞懂你吃的是哪一種

趁年輕「存骨本」 這樣做能延緩骨質疏鬆發生13年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