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罹癌要保命得懂「第五生命徵象」 半數癌友曾因它治療受阻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有影】罹癌要保命得懂「第五生命徵象」 半數癌友曾因它治療受阻
【有影】罹癌要保命得懂「第五生命徵象」  半數癌友曾因它治療受阻

▲癌症疼痛,是癌友在抗癌路上重要第五生命徵象。(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上一秒鐘明明還談笑風生,跟家人大聊治療出院後要去哪裡玩,下一秒鐘就蜷曲全身,抱著肚子滿地打滾,一般人難以想像的情景,卻是多達9成癌症患者都會面臨的癌症疼痛現象,尤其是「突發性疼痛」來去如電,但在發作的半小時內,只有痛不欲生可形容,讓疼痛成為各類癌友保命重要的第五生命徵象。

除了血壓、心跳、呼吸、體溫這四大臨床上重要的生命徵象外,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楊展庚表示「疼痛」已成為醫師必須看重的第五生命徵象,因為發生在癌症患者身上的疼痛,將直接衝擊到抗癌成效,多達3到5成癌友因此治療受阻,吃不下、動不了,如何接受治療。

國內醫界臨床統計,超過9成的癌症患者有癌症疼痛的問題,包括手術之後傷口的「急性疼痛」,或是24小時如影隨形,持續性、長時間,疼痛強度較不會大起大落的「慢性疼痛」,以及來匆匆去匆匆卻最為棘手的「突發性疼痛」。

楊展庚表示,這3種類型的癌症疼痛可能同時並存,其中最難預測的就是原因不明的「突發性疼痛」,可能是腫瘤分泌激素刺激,可能是壓迫到神經或飲食因素,唯一確定的是,「突發性疼痛」一旦來襲,劇痛非常,每次持續約半小時,一天內可以突襲癌友3到5次之多,痛到蜷縮打滾、睡到一半痛醒都是常事。

門診常聽到有癌友說「醫師不要開嗎啡給我吃,會上癮的,痛忍一下就好」,透露出台灣民眾普遍對止痛藥有的迷思及汙名,因為,嗎啡、鴉片類藥物對癌症患者而言,「不是毒、而是解藥!」楊展庚總是不厭其煩澄清,正確使用的話成癮的機率微乎其微。

楊展庚說,臨床上會根據不同的疼痛性質選擇用藥,非鴉片類、弱鴉片類、強鴉片類,強度到中、重度者,一般會以長效的鴉片類藥物進行慢性疼痛的治療,此類鴉片類藥物止痛效果好,使用方便,且多數副作用能在一週內緩解,僅有不用太擔心的便祕問題;若有突發性疼痛,再搭配藥效短、如透過口頰黏膜吸收的超速效鴉片類藥物,都能順利達到將疼痛指數控制在3分以下、一天發作3次以下的治療目標。

擊敗癌症疼痛,有效的藥物之外,楊展庚強調,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向醫師描述疼痛,刺痛?麻痛?還是絞痛?每一點都能協助醫師判斷疼痛的真正成因,對症下藥;再來則是得正確照醫囑服用藥品,不同藥品服用方法不同,千萬不要犯了「短效藥品怕痛就拚命吃」或「長效藥品等痛了再吃」等極端的錯誤,與癌症疼痛和平共處,才更能避免治療受阻之情形。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名醫談癌》癌症「痛到入骨」…  擊敗癌症疼痛得學3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