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卡在不同位置,可能引發身體不同部位的反射痛。(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下體疼痛難耐,竟是體內有「石頭」在作怪!門診有40歲出頭男子,陰囊、陰莖突然開始一陣一陣的隱隱發痛,但既沒撞擊到,近期也沒有騎腳踏車,擔心自己是不是「整組壞光光了」急忙就醫,醫師一驗尿、X光檢查才發現其實是結石卡在輸尿管上端出現的反射痛;相同狀況也常見發生在女性陰唇內側跟尿道口。
研究指出,台灣結石發生率約占人口的5%,男多於女,且好發於20到50歲之間。值得注意的是,氣候也會影響結石的發生率,溫度上升,氣壓偏低時,發生機會增加。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每年7月、8月都是台灣結石發作的最高峰,相較於平常,求診患者人數可以高出3成之多,若跟最冷的天氣時期相比,甚至可以高出6成。
結石卡在不同位置,症狀也不同。周固指出,結石卡在輸尿管上端,除血尿之外,還會引起劇烈、陣發性的腰痛,有時會併發反射痛出現在下體;卡在輸尿管中段會引起腰痛、腹痛,且疼痛位置會隨著結石下移而改變;如果卡在輸尿管末端與膀胱連接處,因膀胱持續受刺激,會產生尿意感,出現急尿、頻尿等症狀。
結石引起的疼痛,醫師提醒,在改變姿勢時,疼痛感不會消失,有時連止痛針劑也不一定能緩解痛感,且罹患過一次結石之後,若沒適當預防一年內有1成會復發,5年內有3成5,超過5年則有4到5成會再發生。
周固表示,輸尿管中有3個較狹窄處易阻塞結石,分別是輸尿管上端與腎盂交接處、輸尿管中段與腸動脈交叉處及輸尿管末端與膀胱連接處,當輸尿管完全阻塞超過3周,會造成不可逆的腎功能傷害,且泌尿系統有細菌感染、結石阻塞時,就有菌血症、敗血症的風險,應儘快解除,而預防結石平時應多喝水,可觀察尿液顏色,水量足夠時應為淡黃色,一旦顏色變深,就應增加水分補充量,特別是運動或在戶外活動之後,流汗過多時,應多補充水分,讓尿量增加至顏色清澈狀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民調】第七波仿國民黨初選最新民調 初選進入倒數計時韓國瑜、郭台銘差距八個百分點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