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常見的美白產品,真的有用嗎?食藥署要你千萬不要有錯誤的美白迷思。(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白遮三醜」一向是台灣愛美人士深信不疑的保養觀念,也讓各種標榜能美白、有助淡化黑色素的美白產品熱銷,但使用美白化粧品真能讓你變成「雪白肌膚」?食藥署特地出面闢謠,強調使用美白產品的美白效果,是針對色素斑部分做改善,並非改變原本的膚色,變得更白皙,民眾千萬不要有過高期待。
食藥署今(27)日在「食藥署闢謠專區」戳破不少人的美白迷思,強調目前衛福部核准使用的13種美白成分,主要機轉是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提醒民眾切勿聽信誇大不實的廣告內容。
原來官方核准的美白成分,除結構不同,作用機轉也不相同,「美白化粧品」中美白成分的主要作用,分為「抑制黑色素形成」或「兼具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兩類,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依需求從產品標示的全成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食藥署進一步提醒,不要有「濃度越高越好」、「美白成分加得越多越有效」的迷思,因為成分濃度越高或添加越多不同成分,對皮膚的美白效果不一定就越好;想要擁有白皙肌膚,除了使用美白化粧品外,更仍需注重防曬工作,才不會白費功夫。
食藥署強調,使用美白化粧品時,應避免使用於發炎部位,若曾有過敏經驗,應先確認過敏成分,或先做皮膚過敏性測試,確認對產品沒有過敏反應再使用,並詢問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表格食藥署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