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越大卻越塞,當心「空鼻症」作怪引發無法呼吸的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擺脫鼻塞困擾,明明做了鼻部手術,怎麼還是塞得水洩不通、甚至覺得吸不到空氣?當心「空鼻症」找上門。63歲黃小姐就因嚴重鼻塞困擾數十年之久,接受過2次鼻雷射及1次鼻中膈及下鼻甲手術,卻依舊鼻塞、老覺得吸不到空氣,甚至頭暈、胸悶、睡眠困難,再檢查才知正是鼻腔過於空曠變成空鼻症。
先前在診所及醫院檢查,均被告知她鼻腔空間很大,不須再次手術,只要吃藥控制,慢慢習慣即可,但黃小姐還是持續受鼻塞所苦,鼻涕倒流、甚至出現類似睡眠呼吸中止等症狀,只好轉診求助。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邱昱勳表示,檢查中發現黃小姐主要致病原因,並非傳統鼻中膈手術無法處理的鼻閥狹窄,相反的,其鼻腔過於空曠導致鼻塞,變成空鼻症,最後建議採用本身耳軟骨進行下鼻甲新生手術,重建新的下鼻甲,術後至今2個多月,鼻塞不再復發。這也是國內首例自體軟骨下鼻甲新生術。
鼻塞就是鼻腔狹窄嗎?邱昱勳強調,其實並不盡然,以空鼻症為例,可能因感染、外傷或手術過度切除鼻甲惹禍,造成過大的鼻腔空間,使鼻腔內氣流變成「亂流」,鼻黏膜感知不到空氣流動,而有鼻塞的感覺。
另一方面,剩餘的鼻黏膜暴露在未經過濾及調節的空氣,纖毛細胞退化受損,則慢慢產生乾燥及過度萎縮情形。醫師指出,因爲是組織破壞缺損所致,自行痊癒的機會不高。
邱昱勳說,空鼻症主要有2大症狀,鼻塞及鼻腔乾燥,覺得吸不到空氣、口鼻乾燥、嗅覺下降,甚至會頭暈、胸悶、睡眠困難,生活品質大為降低,有人看遍醫師都找不到原因,被轉到身心科就醫,亦出現精神不濟、憂鬱等精神障礙症狀。
治療空鼻症,邱昱勳說,非手術可在鼻腔表面塗上保護性凝膠或使用鹽水噴劑保持鼻內濕度,避免感染,有助改善剩餘鼻黏膜的健康,避免其進一步萎縮。手術方面,有別傳統縫合鼻孔會造成外觀及生活上的不便,重建下鼻甲(下鼻甲新生手術)使用人工合成物或自體組織移植,較能根本解決問題。
照片來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