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檢出攀同期1.5倍 野外遇這3動物別逗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狂犬病檢出攀同期1.5倍 野外遇這3動物別逗
狂犬病檢出攀同期1.5倍 野外遇這3動物別逗

▲不想招惹狂犬病上身,夏季野外活動少觸碰逗弄野生動物。(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暑假登山、郊遊千萬當心!根據疾管署掌握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國內發現動物狂犬病陽性案件數已有51件,全數皆為鼬獾,數量足足是去年同期的1.5倍,由於在住家附近接觸變多了,疾管署警告,暑假期間若安排野外活動,除了防蚊蟲及蛇類之外,更要特別留意鼬獾、白鼻心以及蝙蝠這3大危險動物。

這51件檢出案例,分布縣市分別為:花蓮縣18例、南投縣14例、臺南市5例,臺中市、嘉義縣、屏東縣及臺東縣各3例,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件更是咬傷人的狂犬病陽性鼬獾,包括屏東縣2件,南投縣、嘉義縣、台南市及花蓮縣各1件,遭咬傷者均已接受醫療處置及暴露後疫苗接種,所幸無人發病。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雖然單就鼬獾的檢出陽性率而言,仍維持與往年相差不多的20%,但相較於去年同期陽性案件的34件,今年件數明顯較去年同期增加,凸顯這些可能帶病的野生動物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與民眾接觸的機率也增加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脊髓炎,潛伏期約1至3個月,感染初期會有發熱、喉嚨痛、發冷、呼吸困難、咳嗽、虛弱、頭痛及咬傷部位異樣感等症狀,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又稱「恐水症」的恐水現象,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

羅一鈞說,若未妥適接受治療,死亡率接近100%,但如能在遭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並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就可以有效阻斷發病。

疾管署統計,國內2002年迄今,累計3例人類感染狂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遭犬隻咬傷後發病,分別為2002及2012年各1例,感染地為中國大陸;2013年1例,感染地為菲律賓,均已不幸死亡。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不慎遭野生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請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就醫,經醫師評估如有感染風險,應儘速接種免疫球蛋白,並依時程(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0天,及第3、7、14、28天)接種5劑人用狂犬病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