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又在國內掀起熱議。(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傅達仁赴瑞士執行安樂死,再度燒起國內「安樂死」合法化熱議,在國內現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以及明年將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之下,真的還需要安樂死嗎?站在國內安寧病房第一線醫師就比喻,在台灣,安樂死有如愛台灣,現時不管口號喊再多次,大家仍搞不清楚內容是什麼,冒然推只會添亂。
投入安寧療護多年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院長黃勝堅一語道破,安寧和病主法在法律層面上屬於「拒絕權」,在自然死亡的前提下病人有權拒絕某種治療;而安樂死則是「請求」協助自殺、輔助自殺,甚至由他人代為結束生死,要討論這件事,重點不在怎麼死,而是死亡過程中如何預防病人與家屬「你受苦、我受苦」。
黃勝堅說,現在台灣的做法,為的是讓病人死的舒適尊嚴,那麼家屬才會活得更好,讓病人在知其死之將至之前,有機會在心理層面上好好道別、放下一切恩怨情仇,過程中產生的是正能量,甚至可以彌補社會裂痕,反過來說,安樂死不是死掉就沒事了,處理不好給社會帶來的可能是負能量。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病房主任周希諴以「愛台灣」來比喻,即使有人嘴裡不停連說「愛台灣、愛台灣、愛台灣」數百次、數千次,大家還是搞不清楚什麼是愛台灣的實質內容,在台灣討論安樂死,就是同樣的境地。
到底什麼是安樂死?周希諴強調,必須先定義清楚,否則討論來討論去都是雞同鴨講,而這還僅僅只是第一階段的討論而已,接下來,第二階段才是進一步探討可以安樂死的對象以及時機點何在。
身為安寧緩和病房第一線人員的周希諴直言,台灣人一談到爭議問題便容易陷入意識型態當中,像當初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最後就只能從癌症下手。
周希諴強調,安樂死一定要討論的,沒什麼好怕,但這討論或許討論上1、20年也不錯,台灣可以先一邊做好已通過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專法,再一邊來討論安樂死,現階段並不急著討論。
黃勝堅強調,全世界評比死亡品質,台灣名列第6位,有安樂死的瑞士還排在台灣後面,他認為從這一陣子的爭議就可以知道台灣人對死亡的認知還不高,等再10年看看,否則冒然推動安樂死只會更混亂。
黃勝堅也舉傅達仁所掀起的安樂死合法化討論為例,早在一年多前了,大家該想想,正因為沒在第一時間就執行,他才開心多活這段時間、亦做了很多事,善終不是單純「死亡」這件事,過程中如何決策、如何彼此關懷才是重點。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安樂死在國際仍有爭議,衛福部推動尊嚴善終,並非刻意加工縮短病人生命,以衛福部立場,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要落實明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待實施一段時間後,再來討論凝聚共識。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