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5號與地順利通聯 頂尖技術將為臺灣帶進航太商機 - 匯流新聞網

LIFE

福衛5號與地順利通聯 頂尖技術將為臺灣帶進航太商機
  • 字級
福衛5號與地順利通聯 頂尖技術將為臺灣帶進航太商機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台北報導

臺灣自製衛星「福衛5號」在8月25日凌晨順利升空、進入任務軌道後,陸續與地面接收站進行了3次通聯,也代表福衛5號已經踏出執行任務的第1步。國研院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憲更指出,福衛5號不僅是國內航太國造的里程碑,也將會對臺灣的航太產業帶來有形貢獻。

福衛5號在凌晨2點51分升空、3點02分進入任務軌道後,於凌晨4點11分在挪威斯瓦巴(Svalbard)接收站首次接收到衛星訊號。約99分鐘繞行地球1圈的福衛5號,在繞地第4圈時,在25日上午9點32分至44分和臺灣中壢地面站首度測試通聯,並在繞地第5圈時,於上午11點10分至23分正式與中壢地面站、台南地面站通聯成功。

太空中心團隊在未來兩週,將會對福衛5號的各項次系統和酬載功能進行校調,預計2週後傳回第1張衛星影像,並且在1個月內公佈。福衛5號若順利運作,每年可拍攝21萬1,674幅影像,面積相當於3,486個臺灣。

20170826a06a01
↑科技部於25日上午11點10分至23分直播福衛5號與中壢、台南地面站通聯畫面。(圖:黃有容)

20170826a06a02
↑科技部於25日上午11點10分至23分直播福衛5號與中壢、台南地面站通聯畫面。(圖:黃有容)

福衛5號計畫自2009年通過科技部前身國科會核定,由國研院太空中心主導,歷時6年研發完成。國研院院長王永和在衛星發射前激動表示,臺灣上一次發射衛星已經是2006年的福衛3號,至今11年過去,臺灣航太可說是「十年磨一劍」。

要自製這顆衛星,造價不斐,整個計劃花了57億元。不過,付出並不是沒有代價,藉著福衛5號,臺灣的航太技術已經被世界看見。余政憲副主任說,福衛5號的CMOS影像感測器,運用了國內擅長的半導體技術,已有多國感興趣,肯定臺灣在航太科技上的開發實力;另外,福衛5號每天繞地14.5圈,頻率高、影像清晰,其衛星影像也具有特殊商業價值。

福衛5號另搭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過去臺灣在福衛1號的電離層探測中,已取得部分地震前的數據收集,而福衛5號能提供更大量的電離層電漿數據。這些資料在天災的預測研究上皆十分寶貴,臺灣也能躍升為國際間相關資料的供應者。
作為太空中的臺灣之光,福衛5號能為臺灣在全球航太業帶來更多能見度和商機。

20170826a06a03
↑在福衛5號3次對地通訊成功後,科技部長陳良基、太空中心余憲政副主任等開香檳慶祝。(圖:黃有容)

消息來源:國研院太空中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國研院太空中心、CNEWS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