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ICO走向泡沫化?盧瑞山:樂觀看待 - 匯流新聞網

FINANCIAL

比特幣、ICO走向泡沫化?盧瑞山:樂觀看待
比特幣、ICO走向泡沫化?盧瑞山:樂觀看待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比特幣(Bitcoin)在2016年開始大熱,到了2017、2018年投資者、媒體、專家開始對比特幣等數位加密貨幣有不同看法,無論是看衰、看好或者媒體引用某某科技領導人的看法在電視上、在網路上大肆炒作新聞,都使比特幣的價格數次在短時間內歷經大起大落。

除此之外,交易費用的高漲更讓原本接納比特幣交易的線上遊戲平台Steam或其他餐廳店家、航空公司、超市業者大喊「吃不消!」,紛紛取消了比特幣交易;科技公司、社群媒體如Facebook、Google、Twitter等,也在這場爆炸式般的熱潮下,開始禁止加密貨幣廣告,這有可能會影響比特幣或代幣眾籌(ICO)的發展嗎?

區塊鏈與虛擬貨幣專家盧瑞山認為,這些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一時反應或科技公司的禁止廣告等,短期內的確有可能造成影響。盧指出,比特幣是一種「10分鐘清算一次的資產」,許多人是將比特幣做為「重資產」,拿出自己的部分資產進行投資做為長期貨幣,不過,近年的確因為比特幣大熱,使得許多投資者一窩蜂進場,加上在媒體炒作下──比如引用比爾蓋茲(Bill Gates)、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人對比特幣的看法「會害死人」、「結果會令人失望」等──才造成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價格在短時間內大起大落。

然而,長期來看,隨著未來越來越多人參與、了解加密貨幣的安全性以及背後的技術後,盧教授認為,這些短期的反應、一時的狂熱並不會真正影響到比特幣或者ICO的長期發展。

比特幣走向泡沫化?

2010年,世界上第一筆透過比特幣交易實體商品的購買行為誕生,當時Laszlo Hanyecz用了1萬個比特幣買了2個披薩,現在「這2個披薩」價值9,452萬美元,比特幣近年造成的狂潮不言而喻,然而,這股狂潮也引起投資者對「比特幣泡沫化」的擔憂。

美國公共電視台(PBS)近日刊載了一篇比特幣是否會走向泡沫化的報導,內容引用了在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泡沫化課程的Vikram Mansharamani教授對於「比特幣泡沫化」的看法。Vikram Mansharamani認為,現在的比特幣熱潮令他想起「網際網路泡沫」,在他眼中,這是完全可以類比的現象。

Vikram Mansharamani指出,從微觀經濟學來看,在通常的情況下,當價格上漲,需求就會減少,但比特幣卻是價格越高漲,需求越增,人們現在甚至借錢來買比特幣,只因為他們確信比特幣的價格還會上升。

此外,Mansharamani指出,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人們想要相信「新的故事」、「新時代來臨」,他認為,現在投資者們對於比特幣的狂熱,就跟網際網路泡沬(dot-com泡沫)時一模一樣,那時許多公司簡單靠著在他們名字上添加「e-」字首或是「.com」的字尾就能使其股票價格飛漲;現在看來,現今這波對比特幣、加密貨幣、ICO的熱潮又何嘗不是如此?

然而,就像其他投資者、專家學者一樣,Mansharamani也不曉得,這個派對是否已經結束,這場泡沫又會何時破滅。

盧瑞山則對此樂觀看待,他認為,當年網際網路的泡沫,最終仍留下了極好的公司存活下來,例如:亞馬遜(Amazon)、Priceline,因此盧認為,加密貨幣也會有極少數的優質貨幣會度過這個泡沫期而存活下來。

當然,盧瑞山也不忘指出,度過泡沫時期的優質幣,有可能其幣價會比現在「還要高很多很多」,就像亞馬遜、Priceline這兩家公司現今的股價,早已超過泡沫時期最高價的好幾倍。

以太坊創始人「V神」警告:現在的ICO就是一場泡沫

除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泡沫化的可能以外,ICO的未來也同樣值得討論。

以太坊(Ethereum)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曾在2017年指出,「現在的ICO是場泡沫」,有很多新創都被高估了,呼籲投資人不要一窩蜂參與,否則可能賠錢,話語一出,果成世界各國大小媒體、紙媒網媒的斗大標題。

ICO是由證券首次公開募股(IPO)一詞而來。投資人利用數位加密貨幣來投資新創公司,將會得到代幣(token),代表擁有開發項目的使用權。被幣圈投資人暱稱為「V神」的Buterin所創造的區塊鏈平台「以太坊(Ethereum)」,就是ICO案例中最成功的例子。

目前有許多新創公司以ICO方式募資,由於投資報酬率可能相當高,許多投資人趨之若鶩。不過,ICO也擁有高風險,有些新創公司籌到錢就跑,或是產品的成功率本來就不高,最終造成代幣一文不值,投資人慘賠。

Buterin指出,由於市場正熱,新創公司發現通過ICO的方式可以籌到更多錢,所以太多雜魚混進,事實上大多新創都被高估了,就連他本人都幾乎不參與了。

雖然ICO日益興盛,但也同時帶來了上述許多問題,因此自去年7月起,美國、新加坡、中國、韓國、日本等國都已陸續宣布監管或禁止ICO。

盧瑞山指出,他「完完全全認同」Vitalik Buterin的說法。盧認為,2018年第1季單一季ICO的募資額就已達到2017年「全年」的金額,顯示市場確實過熱,現在更可以說有多達90%的ICO都是虛假的「空氣幣」。

盧瑞山表示,Facebook、Twitter以及Google陸續禁止加密貨幣、ICO廣告,是為了防止用戶在這場大熱潮中上當受騙,造成損失,但他認為,在未來,隨著政府監管ICO,「好的項目」終究會在一群雜魚中浮現。那麼,何謂「好的項目」?

盧指出一個好的ICO項目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項目是否有100%開源(Open source)開放?就以太坊這個最成功的案例來說,它在2014年開始透過ICO眾籌、2015年開始上線發展,從一開始就是100%完全開源,現在,它擁有與比特幣平起平坐的地位。

再來,除了開源以外,還要看社群(community)生態系的發展。盧瑞山在此點出了4個數字指標,用以檢視ICO項目是否健康,分別是該專案(plan)在Github的star數、fork數、commit數以及最後一個但也同樣重要的──該專案的contributor數。

GitHub是一現在最受開發者歡迎的軟體原始碼代管服務,star數代表了開發者關注或點讚的數量,表示對這個項目的支持;再來,Github上的fork功能,則是讓開發者可以將項目複製到自己的帳號之下,可以看出社群是否繼續對此項目進行優化、修改完善。

再來則是commit數,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社群是否頻繁地、負責任地對代源碼進行修正;最後則是開源項目中的contributor貢獻者的數量是否足夠。

支持ICO納管?盧瑞山:適度監管是必要措施

區塊鏈平台公司The DAO在2016年遭駭客入侵、被竊走370萬個以太幣,為降低影響,The DAO投資人們投票決定以硬分叉方式,回收遭竊的以太幣、使之作廢,美證交會(SEC)認為,The DAO的投資人參與ICO的動機,與證券投資無異,因此在去年7月SEC正式宣布ICO屬於證券性質,將列入證交所監管,一切比照傳統證券辦理。若未接受監管、逕行ICO,就是違法。

美國部份學者和業內人士對SEC的做法並不認同,甚至認為這可能會使仰賴ICO募資的區塊鏈新創時代,在美國迎來終結。

盧瑞山對此表示,他相當認同上文所述「V神」的說法,現在的ICO可能真的是一場泡沫,但在未來,隨著政府監管ICO,「好的項目」終究會在一群雜魚中浮現。

「監管有其必要,不過可鬆可緊!」盧認為,若監管過嚴,的確可能會捏死新創融資模式;過鬆,則會讓騙子橫行,國家政府對於ICO必須適當介入、監管,例如,監督資金的運用就是必要的措施。

總結來說,雖然現在市場有過熱與泡沫化的跡象,但長期而言,盧瑞山教授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以及ICO樂觀看待,好的優質幣、好的ICO項目在泡沫破滅後,將會留下,向世人證明其價值。

消息來源:PB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交易費用高、波動性太大!Steam:不再接受比特幣交易
堅持禁數位貨幣 中國央行:比特幣終有一天會死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Max Pixel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