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撞船事件 科技部評估汙染可能性 - 匯流新聞網

NEWS

東海撞船事件 科技部評估汙染可能性
  •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台北報導

本月6日,一艘載有13.6萬噸石油的油論與一艘貨船在東海對撞,郵輪有爆炸、沉沒之危險,船上有毒油料可能隨洋流擴散對海洋環境造成災害,再加上正值冬季東北風期,強烈的東北風和冬季南向的中國大陸沿岸流均可能把大氣和海洋污染物向南輸送。

3
新聞照來源:CNEWS製,點圖可放大

科技部與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司、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利用臺灣海洋學界過去研究和海洋學門資料庫海流資料,假設此事件發生污染物洩漏至海洋,研究受污染海水經由風吹、洋流推送往南進入臺灣海峽的可能性,同時,綜整3艘海洋研究船歷年洋流觀測資料、多項衛星遙測資料、數值模擬結果等資訊預估污染物未來可能的動向,以提供相關政府部門擬定後續因應策略的參考。

科技部指出,依據統計海流、模式模擬及衛星遙測各項資訊初步推估,未來可能發生的情境將視「現場油洩漏的程度」、「油料本身的特性及與海水的物理和化學作用」、「未來一個月天氣和風場的變化」、「長江口環流的作用」、「大陸沿岸流的強弱」等眾多因素有許多不同的影響。

對臺灣地區鄰近海域較好的情況是,污染物隨著海流向北往黃海漂移,季風減弱減小大氣污染物向南擴散;另方面,因未來事故海域之天候、海況仍有變數,所以不能排除一部分污染物可能被洋流推送、擴散進入大陸沿岸流系統。

4

新聞照來源:科技部

若是發生前述情形,30至60天後,受污染的海水可能沿大陸海岸向南進入臺灣海峽,進而順著海峽中部逆時轉向的海流(橫向流),被帶到臺灣西、北部海岸,這是最壞的狀況,對臺灣周邊海域環境、生態、漁業的影響,值得各相關部門及學界注意。

然而,此種情境會隨著東北季風減弱(平均約從每年3月起)以及大陸沿岸流退縮、由南而來的黑潮支流增強而逐漸消失。

海洋所與海洋學門資料庫(ODB)相關研究人員建議,除海洋所與ODB相關研究人員持續注意洋流、風場變動,並在馬祖和金門海域定期監測水質中汙染物之特定項目以外,待日後各訊息更明確,將持續應用數值模式進行後續情境推算。研究人員也建議,應擬定萬一偵測到海域汙染時的相關管制措施以及對水產品加強檢驗。

科技部表示,未來將與學界持續共同密切注意本次撞船事件的後續發展,隨時與相關部門配合,協助推估受污染海水的動向和濃度變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