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 梁夏怡/台北報導
一名中國產婦在待產過程中精神崩潰跳樓,釀成一屍兩命的悲劇;一個澳洲媽媽疑似產後憂鬱,將自己的孩子活活悶死;還有好多因為憂鬱症纏身,最後選擇輕生的例子發生在名人和市井小民身上。留下傷心的家人,懊悔沒有事先察覺,更自責沒能及時拉他們一把。
全世界都籠罩在BLUE裡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每年罹患憂鬱症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3%,預估到了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這個世界上,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憂鬱症是一種疾病,病人會控制不了的情緒低落、負面思想,有自我傷害的傾向,自殺風險比一般人高。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生病了,還有很多人病了卻不求助治療,放任病情越來越惡化。
養生專家白雁提醒,每個人都應該建立對憂鬱情緒的檢視和認知,在自己或家人受到情緒疾病的侵擾時,能夠早一步發現,並透過專業的協助治療,才能減少更多憾事發生。
憂鬱症自我檢核表
1.我常常覺得想哭
2.我覺得心情不好
3.我覺得比以前容易發脾氣
4.我睡不好
5.我覺得不想吃東西
6.我覺得胸口悶悶的
7.我覺得不輕鬆、不舒服
8.我覺得身體疲勞虛弱、無力
9.我覺得很煩
10.我覺得記憶力不好
11.我覺得做事時無法專心
12.我覺得想事情或做事時,比平常要緩慢
13.我覺得比以前較沒信心
14.我覺得比較會往壞處想
15.我覺得想不開、甚至想死
16.我覺得對什麼事都失去興趣
17.我覺得身體不舒服
(如頭痛、頭暈、心悸或肚子不舒服…等)
18.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將所有18題選項的分數相加,就可知道您的情緒狀態了!
「沒有」 0分
「偶爾」 1分
「時常」 2分
「總是」 3分
若總分達29分以上,請儘速至醫院治療(資料來源:新北衛生局)
抑鬱特質,易生情緒病
臨床上,如果家人有憂鬱症或精神病史;有抽菸、酗酒或藥物濫用習慣;面臨中高齡或遭遇重大變故;缺乏家庭支持等狀況,會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此外,憂鬱症患者也有鮮明的人格特質,例如平常做事一板一眼、不苟言笑;人前歡笑,人後沉默;完美主義、工作家事都不放心交給別人;工作熱心、正義感和責任感強烈的人,也比較容易罹病。
所以要留意,如果出現情緒低落、睡眠障礙、食慾或體重改變、對未來感到沒有希望等情況,並且憂鬱情緒持續兩週以上,也可能是罹病癥兆。
降低發炎可以抗憂鬱
憂鬱症患者通常以抗憂鬱劑治療,最常見的是傳統的三環類抗鬱劑及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 (SSRI)。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用藥的藥效通常要2到4週才會出現,但多數患者常因為受不了藥物的副作用,如口乾舌燥、視力模糊、頭暈等,而自行斷藥,往往使症狀惡化或復發。
另外就行為方面來看,憂鬱症患者會表現出退縮、自卑,甚至有自殺的想法產生。英國的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自殺念頭,其實跟腦部小膠質細胞的活化有關,表示大腦出現發炎狀態。換句話說,控制大腦的發炎有抗憂鬱的效果。
身體發炎,也會引發情緒發炎,出現倦怠、退縮、缺乏活力、從現實抽離等跡象,是誘發憂鬱症、失智症的關鍵因子。特別是慢性病患者的發炎程度偏高,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根據《臨床精神醫學雜誌》指出,每天適度的運動,有修復活化大腦的作用,相當於第二種抗憂鬱藥物功效。教學經驗豐富的白雁表示,慢運動可以改善身體慢性發炎的現象,以練氣功的人來說,體溫普遍較高,就是透過練功促進體內溫度上升,使自身免疫增強,能達到降低發炎,對抗憂鬱的效果。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