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博物館為落實歐盟「守護計劃」的永續思考與去殖民研究方法,邀請賽德克族民族議會、靜宜大學賽德克族研究中心、靜宜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的賽德克族師生代表,於2022年2月26日啟程到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進行為期二週的調查研究及文化交流活動。
賽德克族文物調查研究團吳永昌表示,期望館藏賽德克族文物的辨識、研究、展覽,可以助益賽德克族文化傳承、強化博物館與原住民族的對等合作。這種研究方法的嘗試,對博物館與賽德克族人來說都是第一次,對瑞典與台灣來說也都是第一次。
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為執行歐盟「守護計劃(the Taking Care Project)」,特別從一批收藏自1907年間的台灣原住民族館藏文物著手,展開尋找來源民族並進行對等合作的規劃。這些從未被研究過的收藏,經過賽德克族人的初步辨識,有近百件屬於賽德克族文物,包括各類織品、生活器具、飾品、狩獵用具等。
吳永昌表示,本次合作研究與交流活動緣起於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依據有限的館藏台灣原住民族文物資訊,於2021年中經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博物館郭佩宜主任協助,輾轉聯繫上賽德克族民族議會及靜宜大學文化碩士班師生。博物館方的Michel Lee(李東)與Aoife O’Brien兩位研究員,與賽德克族民族議會、靜宜文化碩士班師生透過半年的線上遠距討論與協商,共同促成本次合作研究與交流活動。為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除歐盟的創意歐洲計畫(the Creative Europe Program of the European Union)與博物館經費支持外,本次行程亦獲我國文化部同意補助部分費用。
吳永昌指出,歐盟「守護計畫」旨在探索民族志收藏品與當前氣候危機和人類之間的聯繫,並在此背景下探討過往歷史與殖民主義對未來的影響等課題,並致力於改變作為、重建關係、達成永續。這個大計畫中有一項「實驗性展覽」子計畫,博物館希望能與台灣原住民族館藏的來源社區或族群一起合作與共同創作展覽。
吳永昌說,這次調查研究與交流活動,提供賽德克族人有機會接觸及紀錄百年前族人之文物,對於民族文化傳承工作意義非凡。有關成果也能提供賽德克族未來進行重製,乃至其他文化教育與文化發展之策略活動。以本次調查研究為基礎,博物館也將與賽德克族民族議會共同合作策畫賽德克族文物線上展覽,預計於今年底開展,以期館藏賽德克族文物的文化知識與教育功能得以永續發展。
表為確保賽德克族對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文化詮釋與運用,以及尊重賽德克族的自主性,吳永昌表示,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賽德克族民族議會、靜宜大學經由協商,三方共同簽訂MOU合作備忘錄。備忘錄中肯認,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台灣2015年生效的《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所保障的原住民族權利和自由,是賽德克族傳統文化表現取得及應用的主管法令。三方同意在執行各自於本計畫中的任務時,都將努力遵守該法規範。此合作備忘錄,可做為歐盟各博物館尋求與原住民族對等合作時之典範,也足以作為國內各教育機構、博物館與原住民族互動時的參考。
照片來源:取自於 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Världskulturmuseet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