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統合取代統一 創造多元開放兩岸關係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國戰會論壇》統合取代統一 創造多元開放兩岸關係
國戰會論壇》統合取代統一 創造多元開放兩岸關係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最近前副總統呂秀蓮提出以「兩岸統合」,取代「兩岸統一」的概念;建議以「一個中華」,改成「一個中個」;規劃目前倡議的雙兩岸關係,認為台灣新出路應化危機為契機。同時提出「三戰說」,包括全民備戰、定要避戰及不要挑戰,擬籌辦民間國是論壇倡議前述理念。

兩岸統合、一個中華及「三戰說」,相對於蔡英文總統所倡議維持現狀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或激進獨派揭示「法理台獨」及「台灣國家正常化」倡議,更具積極性、開創性及包容性、創新性,此或可謂台灣跳脫兩岸僵局、規避戰爭風險之「第三條路線」選擇。

台灣與戰爭的距離越來越近

在俄烏戰爭促動台海緊張情勢升溫,「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所引發「烏克蘭情境效應」,越來越多台灣民眾認為與戰爭距離是如此接近,大陸試圖以非和平方式,尤其是武統台灣機率增加;相信美國在大陸攻台時對台協防比例降低,不能將台灣安全寄託在美國協防。直言之,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認知,已產生務實改變,應從「聯美日抗中」一邊倒失衡路線,轉換成「友美日和中」均衡戰略,規避兩岸戰爭風險,尤其領導人不應主動招攬爭端引發戰禍連連。

首先,呂副總統提出「三戰」,國家戰略路線應選擇走向和平而非戰爭。所謂「三戰」即備戰、避戰及不戰,國家應建立獨立自主外交及加強國防戰備,不可將國家安全端賴敵對方善意及聯盟奧援。俄烏戰爭給予台灣民眾啟示是如何「避戰」,國家領導人不應採取傾斜外交路線,致引發對手國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之認知,從而採取「先發制人」攻擊本國。

毋庸諱言,正是烏克蘭採取一邊倒向西歐及美國之傾斜外交路線,宣稱要加入歐盟及北約組織。從俄羅斯角度來說,這是烏克蘭破壞原本緩衝地位及角色,試圖「抗俄保烏」、「聯美歐抗俄」,最終導致「被戰爭」風險增加難以「避戰」。事實上,烏克蘭若採取平衡戰略不要「一邊倒」向北約及美國,維持歐俄間緩衝國角色,或可避免戰端。

其次,一旦兩岸爆發戰爭,美國僅會加強台灣自衛能力,而非基於軍事同盟關係協防台灣。從烏克蘭試圖結盟北約及美國,當俄羅斯發動武裝衝突時,美國及北約固然提供軍事武器、經濟援助及貸款、人道救助給烏,及經濟制裁、金融封鎖俄,但北約及美國皆宣稱不會協防參戰。以烏克蘭屬聯合國成員國及擁有百餘邦交國,尚無法尋求美國協防,更遑論台灣既非聯合國成員、也僅擁有14個邦交國。這顯示美國及北約試圖「以烏拖俄」,耗弱俄羅斯國力,導致俄、烏重建皆需要數年甚至可能數十年期間。

因此,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架構,逐漸產生務實性認知,即應避免持守「抗中保台」、「聯美日抗中」路線;而應轉為「友美日和中」戰略,避免淪為美國印太戰略及美日安保條約圍堵大陸之「馬前卒」,成為美日「以台制中」棋子,致台灣「被戰爭」陷入國家安全之虞及悖離國家利益。尤其中美兩國關係日益陷入「修習底德陷阱」,美國宣稱「中國威脅論」試圖遏制中國發展,避免全球第二霸權國挑戰第一超強之地位。

統合論不排斥兩岸最終統一

兩岸統合論不排斥兩岸最終統一,且持開放多元選擇。呂秀蓮建議大陸應將「一個中國」改為「一個中華」,台灣也接受「一個中華」,這顯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具有同文同種相同血緣關係,符合大陸當局所倡議「兩岸一家親」理念及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精神。儘管兩岸不朝「統一」,但改討論「統合」取向發展,如同歐盟、拉丁美洲共同體或東南亞國協。若兩岸關係可統合,再慢慢討論是否形成「中華邦聯」。事實上,倡議「兩岸統合論」符合既往民進黨首次執政時,主張建立「兩岸統合新架構」、「建構未來一中」、「德國模式」預設「國家同一性」立論。

最後,「統合論」在民進黨內具有歷史傳統,而非僅是單一封閉選擇公投建立「台灣共和國」目標。呂前副總統建議台灣應和日韓形成東北亞金三角,邀請加拿大和美國參與,形成太平洋民主國協;且在美中關係之間求取平衡,不開罪於美中雙方。同時,拋出雙兩岸關係,以「大兩岸」推動民主太平洋聯盟,「小兩岸」則是兩岸統合,未來朝中華邦聯,讓台海避免戰爭危機。邦聯體制可謂是「獨中有統」、「統中有獨」,這種國家聯合模式,既往德國及美國皆從「邦聯」走向「聯邦」。

民進黨內已往即有主張「兩岸政治統合論」傳統,例如前高雄縣長余登發主張統一、創黨18人費希平倡議「中國邦聯」、前立委朱高正訴求「中華聯邦」、林正杰主張「統一」、前總統陳水扁「德國模式」及「兩岸政治統合論」、前主席施明德「大華國協」及林義雄、許信良主張「歐洲共同市場」等等。這顯示主張「兩岸政治統合論」並無悖離「台灣住民自決」精神,只要人民同意可以選擇兩岸維持現狀、台灣獨立及兩岸統一。這也比蔡英文執政只有主張「維持現狀」及「兩岸兩國論」,更具多元性選擇,「兩岸政治統合論」是不可排除選項。

歸結而論,烏克蘭之所以招致俄羅斯武力攻擊,在於從「親俄」路線走向「反俄」、「親美歐」路線,藉「聯美歐抗俄」;跳脫斯拉夫民族主義;陷入美國「以烏制俄」、「以烏拖俄」戰略困境,從而將烏克蘭帶入戰爭危機中。烏此種戰略選擇難以規避國家遠離戰爭,反讓其國家安全受威脅。目前民進黨政府採取「抗中保台」、「聯美日抗中」,否認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拒絕「兩岸一家親」;且陷入美國印太戰略「以台制中」窠臼,只有慮及備戰卻沒有思考如何避戰及不戰之戰略規劃,恐陷台灣安全於危險中。

誠然若兩岸政府皆能思考兩岸同屬「一個中華」,建構兩岸「統合論」,如此引導台灣在兩岸國家建造及民族主義建構中扮演積極角色,此不失為台灣兩岸政策由「保守防禦」路線,轉向「積極進攻」戰略取向。相對於現在保守及具挑釁性兩岸政策主張,無疑是一種極具進步開放之戰略性思維。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戰會論壇》共軍以陸制海 航母編隊再入西太平洋

國戰會論壇》中索牽手…兵馬未至 中企先插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