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科1年僅3名新血 罕見手術恐失傳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小兒外科1年僅3名新血 罕見手術恐失傳
  • 字級
小兒外科1年僅3名新血 罕見手術恐失傳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彥瑾綜合報導

台灣醫師嚴重缺額,面臨內、外、婦、兒及急診科「五大皆空」的問題。由於風險高、給付低,報考小兒外科專科醫師人數近年急速滑落,令小兒外科醫師平均年齡逐漸升高。資深醫師感嘆,等這一代醫師退休後,高難度及罕見手術恐怕會失傳,未來國內小兒重症患者可能須赴國外才能求醫。

從數據上來看,據衛福部與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統計,目前台灣小兒外科專科醫師約60名,但每年加入的新進醫師僅1到3名,以孩童手術為主的小兒外科醫師,全台更不到50名;此外,目前全台小兒外科醫生超過一半為57歲,較14年前的平均47歲大幅上升,也反映願意投入小兒外科的年輕醫師越來越少,對國內小兒外科發展造成一定衝擊。

《聯合報》報導,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張嘉宇表示,除了常見的疝氣、隱睪症手術外,病例數稀少的手術如膽道閉鎖,全台一年僅不到40例,且多集中在台大、馬偕等大型醫學中心進行,其他醫師接觸機會少,使罕見困難手術的養成教育時間又再延長。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許文明稱,一般外科醫師做到總醫師就能獨立作業,但小兒外科屬外科較冷門的「次專科」,手術範圍廣泛,當上主治醫師後還得花上5到10年養成,才能成熟獨當一面,未來待有經驗的醫師退休後,小兒外科醫師的養成將再延長5年以上。

許文明表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泄殖腔先天異常等高困難度手術,台灣每年病患數極少,訓練與培育新進醫師需要更長時間。他擔心,若等他退休後,這些罕見手術恐將後繼無人而失傳。

針對醫界認為,小兒外科醫師手術複雜,健保給付卻偏低,導致少有年輕新血願意加入,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回應,政府正研議調整各項給付,目前已向年齡較小的患者提供兩倍健保給付。李伯璋指出,台灣社會少子化情形嚴重,亦是問題癥結點之一,手術需求量變少,選擇小兒外科的醫師自然也減少。

為改善醫師勞動條件,衛福部決定從2019年9月1日開始,將醫師全面納入勞基法,每週工時可望從現行的平均超過94小時,下降至每週78小時左右。但國家衛生研究院估計,此舉或將讓國內出現2000名醫師缺口,其中以偏鄉醫療、重症科別所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張嘉宇表示,小兒外科醫學會正討論未來讓住院醫生前往國外進修,例如中國、美國等兒童相對多、手術數量較多的國家,另外也需落實健保給付及基層轉診制度,讓醫師獲得應有的回饋與支援。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醫療暴力擬列公共危險罪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CNEWS 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