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王少筠/專題報導
在新政府執政滿周年的前一天傍晚(5月19日),行政院長林全邀請出版人郝明義會面,長達2個半小時的訪談,主要圍繞著「前瞻基礎建設」進行。值得一提的是,訪談內容亦觸及「青年低薪」的困境,林全說:「政府不可能透過一個公共建設把薪水提高,」政府要做的是,透過政策鬆綁,將重視工作愉快的人盡可能留下來。
林全本月初接受彭博社專訪坦承,短期內無法解決國內低薪問題,對此郝明義提出疑問:如果政府推動這麼大的建設都無助於解決低薪狀況,那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個議題應該和前瞻條例的關聯不大,」林全回答,「政府不可能透過一個公共建設把薪水提高。」他表示,當然也有快速提高薪資的作法,例如透過通貨膨脹,「但不負責,會對台灣十分不利。」最低工資是否調高、員工是否更多分紅?林全說:「這些事都一直在做。」
「做在哪裡?」國民黨立委許毓仁不禁質疑,政府舉債495億元力推「5+2產業」,「究竟為青年開創了多少就業機會?」他指出,這些大型基礎建設基本上都是由承包商延攬,跟年輕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林全則認為,不能說「5+2產業」只是硬體,「所有的產業走到最後都是軟體,智慧機械裡就有軟體。」但即使要發展軟體,也不是光靠政府投資就可以的,「政府要創造一個環境,讓軟體的資源和人才可以進來。」
「人的所得有兩種:貨幣所得,或非貨幣所得。所以我們要先把對後者比較重視的人,也就是薪水低一點還好,但重視工作愉快,有成就感的人盡可能留下來。」林全表示,「這些人」留下來後,「我再去找一些人來帶他們。」他將話題順勢導引至本周甫一讀通過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我們需要高薪、高階管理人才來工作、投資。」他指出,如果能讓更多國外的高階人才來台灣,由他們帶領國內的年輕人,就會讓年輕人覺得不必出國、留在台灣也有學習的機會,「即使薪水低一點,也願意。」
林全強調,政府非常重視「5+2產業」,並且要做到「國際隊」的程度。事實上,他在3月25日出席「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頒獎典禮致詞時就表示,智慧機械有助於台灣整體產業升級、吸引外來人才、走向工業4.0的智慧化位階。
對此,許毓仁認為林全僅是以一個「上一代的、既得利益的、上位者的」身分在做「舒適」發言,「這不是一個國家最高行政首長應有的態度。」他還說,林全牽扯「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根本是在避重就輕、規避責任。
除了行政院國發會版,許毓仁是唯一提出「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的立委,他認為,引進外國專業人才確實可以間接刺激競爭力、提高青年薪資,「但這不是唯一的目的。」宏觀來看,政府創造一個吸引外國專業人才投入的環境,包括放寬居留許可、工作簽證、所得稅率等限制,可以讓外國專業人才心無掛慮地為台灣奉獻,而這樣的奉獻,不只是替他們個人創造機會,亦是成就台灣重返亞洲舞台的機會。
「假設我是一個高階白領,那我來台灣絕對不是因為這裡好山、好水、好漂亮,一定是有我未來的機會在這邊,」許毓仁指出,「為什麼矽谷能吸到全世界的人才,是因為大家都在那邊看到了未來。」因此,他認為林全在訪談中,巧妙迴避了郝明義的問題。林全不僅沒有解釋,何以在數位經濟的時代,政府選擇舉債近8900億元做硬體建設,而非優先解決當前的青年低薪、少子化等危機;甚至在面對質疑時,以「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作擋箭牌,試圖模糊焦點。
回顧立法院在上(4)月24日第1次聯席審查「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時,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與許毓仁都曾質疑過這項建設刺激國家整體經濟的可行性,如今卻仍一字未改地出了委員會。
當時許毓仁就指出,前瞻計畫光在軌道建設就花了4241億元,且未像其他先進國家一樣運用大數據進行軟硬體整合,「8年後這個計畫還適用嗎?」現在年輕人起薪不到3萬元,前瞻建設的錢投進去,卻沒有反映在創造工作機會上。(延伸閱讀:月領29k 青年薪情好差)
李彥秀也同樣質疑,在百物皆漲、薪資不漲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思考如何突破現有的僵局,「當製造業出走後,我們的政府有沒有辦法協助社會進行產業升級和產業轉型?」她認為,這項建設既然號稱「前瞻」,就應該要有看得見未來發展的可能。
因此李彥秀那時主張,在立法宗旨上增加「帶動產業轉型」的方向,以新的思維突破台灣目前低薪的困境,強化新創科技與傳統產業的結合。而這點亦與環宇廣播電台「創新100」節目主持人、曾任資策會《創新發現誌》社長兼總編輯的金麗萍不謀而合。金麗萍曾受訪表示,只有新創公司一手與傳統產業連袂、另一手與國外人才牽著,才能既進到價值鏈、又開拓國際市場;而其中扮演重要媒介的,就是政府。
郝明義在與林全進行訪談的最後提及:前瞻條例已出了委員會,立委無法再就條文質詢官員;現已排定今年夏天要開3次臨時會,是否會再針對條例和計畫去立院報告?
林全回答,條例既已出了委員會,就是立法院溝通的階段,「我不能破壞體制。」至於計畫,「本來做好預算我就該去立法院報告。」
◎前瞻系列報導
4月10日 前瞻基礎建設禁旁聽 首場公聽會看這邊
4月17日 前瞻疑雲:綠委、政委齊開砲,新北籲還原事實
4月24日 藍營要求退回重議,綠委:都開公聽會了還想怎樣?
4月25日 8千8百億債留子孫,每人負債3萬8千元
4月25日 藍版草案重幼兒生養與食安,經費、時程對半砍
4月26日 民主已死、多數暴力,「一分瑩2.0」不顧異議通過初審
4月27日 邱議瑩坦承疏失,下周一重審前瞻條例
5月05日 前瞻遭杯葛是「少數有心人」誤導?民意在這裡
5月12日 【圖輯】立院上演全武行,民進黨不顧異議保送6前瞻條例
5月15日 【特稿】沉默才是台灣此刻最大的悲哀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請問蔡總統,是青年好「政」還是青年好「掙」?
【匯流新聞】勞動部淪「資」動部?立委提禁止「薪資面議」碰壁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取自郝明義臉書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