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56mm口徑為主的北約彈藥、美軍M4、M16步槍的現行陸軍裝備即將被取代?美國陸軍上月宣布,將採購以6.8mm口徑為主的新式步槍XM5,取代M4、M16系列的小口徑步槍,做為下一代步兵主力裝備,連帶班用火力M249也將退役,新式XM250也即將登場……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專題報導
美國陸軍上月19日在官網宣布,與西格紹爾公司(Sig Sauer)簽訂為期 10 年的合約,初期將以2040 萬美元代價生產XM5自動步槍和 XM250班用機槍。對軍武市場而言無異投下震撼彈,這代表著西方世界乃至於北約國家的通用彈藥,都將面臨汰換到下一個世代。
以美國為主的北約通用彈藥,現行為5.56mm口徑,與第一代7.62mm口徑不僅是子彈大小的不同,也代表著整個西方國家的步兵最基本武裝的全數汰換。美國這項決定將牽動接下來數十年,全球數百家兵工廠、同系列的數千萬支步槍,以及無數彈藥的軍火生意,影響既深且鉅。
美軍偏好威力彈 北約第一代7.62口徑
眾所周知,北約第一代通用彈藥為7.62 X 51mm口徑,於二戰後由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所制定,除M14自動步槍外,包括M60、M219、M249機槍等美製武器,以及中華民國研製的57式步槍、57甲式機槍等均為通用。
源自於1945年美國開展新步槍研究計劃,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加蘭德在M1加蘭德步槍基礎上開始設計自動步槍, 1954年設計出原型槍T44,在隨後美軍評選中擊敗競爭對手, 1957年獲美軍採用為制式步槍,被命名為M14步槍,1959年起在春田兵工廠生產。
在制定北約通用彈藥時,美軍固執地以對「全威力彈」的喜好,不顧其他北約成員國多以中威力彈為主的次口徑彈藥,強勢主導通過;初速高、威力強大的7.62mm口徑導致的是比中威力槍枝要較長、較重,步兵的彈藥攜行負擔也更重,而這些缺點全在越戰時期曝露出來。
越戰慘痛教訓 5.56成北約第二代標準
60年代的中南半島,是美國陸軍殘酷的試煉場。美國要對付的越南,當時越共使用的是便宜耐操耐用的AK47,不僅槍身較短(870mm / 1,118mm),重量較輕(4.3 kg / 4.5kg),彈藥也因較小型(7.62 X 39mm / 7.62 X 51mm)能攜帶更多發(AK慣用30發長彈匣,M14以20發彈匣為主)。
越戰的實戰經驗中,叢林遭遇戰是美軍與越共最主要的戰鬥型式,然而美軍在短兵相接中往往吃虧,適於長距離精準射擊的M14並不適於快速移動的目標,AK在短距離的火力發揚更具優勢,經過血淚的深刻檢討,美軍才終於接受改變,以5.56mm口徑為主的M16步槍發配到第一線。
自動射擊模式的實戰優越性,在越戰中獲得寶貴教訓,全威力彈藥的M14步槍後座力強大,加上槍管軸線與後座力軸線不在同一條線上,連續射擊時的槍口上揚導致第三發以後的彈藥根本打不到目標,「三發點放」的射擊模式也在此時凸顯其節約彈藥的優勢而成主流。
小口徑武器射程稍短 攜行量卻倍增
犧牲部份彈藥威力,較小的彈藥讓槍枝較輕,攜行量得以適度增加,步兵負擔也稍微減輕,美軍在1970年代再度主導北約通用彈藥改革,從7.62mm一口氣降到5.56mm。而這項歷史性的決定也產生了歷史性的影響,創始於1794年的美國麻州春田兵工廠(Springfield Armory)因此在1968年宣布倒閉。
第一代的7.62mm步槍子彈既大且重,標準單兵攜行量是腰間左2右2共4個20發彈匣,備用共80發,加上槍枝裝上滿彈20發彈匣共100發。5.56mm步槍的標準單兵攜行量則為腰間左3右3共6個30發彈匣,備用共180發,加上槍枝裝上滿彈30發彈匣共210發,整整多了一倍不止。
閩南語俗話說:「有一好沒兩好」。彈藥小型化讓火藥裝藥量減少,初期讓步兵減輕負擔,然而貫穿力也隨之下降,在防彈衣漸漸普及的戰場上,一槍打不死的敵人成為第一線戰鬥人員的夢魘,於是衍生出下一代比5.56mm要大,卻又比7.62mm要小的折衷版本,於是6.8mm的新步槍規格計劃就此展開。
照片來源:國防部資料照片、取自網路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下一代步槍2-2】幡然悔悟!美國陸軍下訂新式XM5 折衷6.8mm口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