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要靠AR技術擊敗Google與蘋果? - 匯流新聞網

LIFE

微軟要靠AR技術擊敗Google與蘋果?
  • 字級
微軟要靠AR技術擊敗Google與蘋果?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蘋果CEO Tim Cook曾說過,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的影響力將如同智慧型手機帶給世界的影響一樣那麼深遠。

微軟技術研究員、同時也是微軟AR裝置HoloLens首席發明家Alex Kipman則不這麼認為,他指出,AR與VR(虛擬實境)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過」智慧型手機。

「這些設備、裝置將來有一天會取代你的手機、電視機、以及所有有螢幕的裝置,」Kipman指出,包括應用程式、影片、訊息、甚至社交生活都可以投射到你的視線上,而不需要其它有螢幕的小玩意兒。

這是互聯網出現的飛躍,改變了人們的溝通以及商業模式,他說,智慧型手機沒有真正帶來什麼新的事物,只是將網路放在口袋中。

無論是Google、Facebook、蘋果或Google大力支持的Magic Leap都正在努力不懈地讓自己在MR、VR以及AR的未來領域上保有一席之地,甚至成為領頭羊。

微軟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失蹤」過一次了,這次微軟在AR的未來不再錯過,因為HoloLens站上了一個令人羨慕的位置,成為新興市場的領先企業之一,Kipman可不想浪費這個優勢。

20170503a03a01
▲Microsoft HoloLens將虛擬圖像投射到使用者的視野中。 / 新聞照來源:TED

【匯流新聞網】Intel攜手微軟 不再錯過VR

Kipman指出,他也很讚賞其他公司和他們的作品,「我們都在孕育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但「微軟依然處於第一位,也擁有最完整的平台」,除了HoloLens之外,微軟也一直投資其PC製造商合作夥伴一起打造Windows兼容的VR裝置。

Kipman指出,HoloLens目前以3000美元的價格提供給開發商,等到真正「準備好」的時候,才會向消費者販售。

微軟的優勢

Kipman過去曾領導微軟Kinect的開發,Xbox 360、Xbox One的Kinect加起來大約有2900萬台,「看起來很有未來感」、「改變了遊戲的方式」是當初引起轟動的原因,但後來因為種種問題,Kinect消失在市場上。Kipman說,這些都是過去了。

「HoloLens以及整體的Windows混合實境戰略,微軟擁有幾個關鍵性的優勢。」

先是微軟的老闆Satya Nadella,他是最能驅動產品的CEO,是他前瞻性、卓越的遠見讓微軟得以進入混合實境的未來,這對微軟來說至關重要,因為PC行業的持續萎縮,讓微軟陷入了「不做就會被淘汰」的境地,而微軟選擇去做。

20170503a03a02
▲Kipman還領導了Microsoft Kinect的開發。Kinect的關鍵技術後來孕育了HoloLens。 / 新聞照來源:Flickr

而在技術方面,當初為Kinect發明的傳感器技術挪用到了HoloLens身上;Microsoft Surface團隊幫助設計和製造高端硬體;微軟Azure雲端計算平台則幫助提供最身臨其境的全息(holographic)應用程式;像是微軟旗下、作出Minecraft這款遊戲的Mojang等遊戲工作室,則能讓遊戲變得更好玩;Windows團隊則處理操作系統……還有更多的例子。「而這些都是HoloLens的優勢。」

Kipman說,微軟那些最大的科技公司同行都沒有這些資源,像是亞馬遜(Amazon)可能擁有Amazon Web Services雲端計算平台,卻沒有主要的操作系統。

「Windows是整個謎題中最重要的部分,」Kipman說,它的流行性、通用性,軟、硬體方面的優勢、價格範圍廣,這是很多公司都沒有的。

蘋果雖然可能製造出最好的硬體,但App Store卻傷害了開發人員的實驗能力;Google的Android相對開放,但在高端硬體上的經驗遠遠不夠。

而處於中間的微軟,最近才公布了一系列兼容Windows的VR頭戴裝置,價格從299美元到2999美元的全套硬體,全都兼容越來越多的Windows軟體。「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讓這些耳機更舒適並確保有更多的優秀軟體。」

20170503a03a04
▲新的Acer Windows混合現實開發版耳機,從這個名字可猜測這只適用於VR開發人員。 / 新聞照來源:微軟

他談到未來,「比如讓你真正感受到身體的阻力,甚至從數位(虛擬)物體上感受到溫度,所以一個虛擬的滑雪之旅,可能會讓你感到有風在吹、以及寒冷。」

Kipman說,擁有這些優勢不代表就會贏得這場遊戲,但如果想和微軟競爭,就得比他們更加專注。

消息來源:BUSINESS INSIDER

延伸閱讀:
【科技新報】Hololens 幕後功臣:微軟第一發明家 Alex Kipman
【匯流新聞網】從Camera Effects看Facebook的下一個平台大賭注:AR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TED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