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盟對中國的立場已明顯轉強硬,但歐盟不願像美國那樣在經濟領域與中國「脫鉤」。圖為歐盟理事會開會。圖/取自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雖然歐盟對中國的立場已明顯轉強硬,但歐盟不願像美國那樣在經濟領域與中國「脫鉤」。圖為歐盟理事會開會。圖/取自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獨家報導 記者林齊萩/綜合報導

美中關係自2017年以來開始走下坡,目前仍處於歷史低谷。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都一致認為,中國是美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的客座評論認為,在如何抗中的問題上,共和、民主兩黨的分歧日益加深,而其對立也會影響到歐洲的對中政策。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發表客座評論指,對歐盟來說,共和黨議員在對中政策所扮演的角色越重要,「拜登(Joe Biden)政府就更無暇顧及歐盟成員國的苦衷。」評論指出,雖然歐盟委員會的對中國的立場已明顯趨於強硬,但歐盟國家的利益與美國不同,更不願像美國那樣在經濟領域與中國「脫鉤」。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3月時表示,中國立場的強硬促使歐洲在經濟和外交上必須「去風險」(De-risking)。馮德萊恩的強硬對中立場,想必會贏得美國人掌聲,歐盟委員會也試圖敦促成員國就對中「去風險」戰略上,建立統一戰線。但歐盟的主流看法是強調「去風險」不同於「脫鉤」,「去風險」是歐洲創造的對中關係新術語,是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戰略,而不是孤立中國。

不過,對美國而言,與「脫鉤」相比,這個詞較中性,但美國並不會因此改變在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鉤的戰略,也不會放棄圍堵和孤立中國的既定方針。《商報》評論指出,若美國對中政策越趨強硬,將使歐盟的努力更加艱難。

該評論表示,如果美中關係繼續惡化,會讓歐盟、特別是德國更嚴肅地討論他們應該多大程度上與美國在對中政策上保持一致。如今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逼近,選戰對美國對中政策的影響將更加明顯。選擇對中強硬的美國,和不願捲入太深的歐盟,在彼此的利益協調上,也將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