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摩耶號神盾級驅逐艦。圖/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
日本摩耶號神盾級驅逐艦。圖/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

獨家報導 記者楊俊斌/綜合報導

為了中國和北韓日益嚴重的彈道飛彈威脅,提升本土飛彈防禦系統實力,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神盾系統搭載艦」(AESV),終於有了眉目。日本防衛省發佈了《令和五年防衛白皮書》,其中「增強防衛力量七大領域」上,日本自衛隊明確提出,要建造神盾系統搭載艦(AESV),增強反導彈能力。

日本海上自衛隊打算建造AESV,在2017年,日本自衛隊向美國採購兩套「陸基神盾」系統;2020年由於當地民眾反對,購買「陸基神盾」暫時停止。

由於日本在南北方向各只有一個「陸基神盾」部署基地,被打掉任何一個,都等於半個日本國土失去了保護。

相反,海基神盾系統所具備的優勢,則是機動性較強,對方要實施定位的話需要較強的海洋監視能力,對於北韓這樣的對手,不一定能夠發現神盾艦的部署陣位。

同時,海上神盾系統還可以根據戰場態勢需要,相機調整防禦重點,比如兩艘神盾艦一南一北部署,或同時面向主要威脅方向部署等,相比陸基神盾具備極大的戰術運用上的靈活性。

而在AESV的設計上,日本海上自衛隊也進行了兩輪設計,首先是改造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級直升機母艦二號艦「加賀」號,從去年最早放出的畫面來看,海上自衛隊似乎一開始傾向於大艦體設計,利用22DDH「出雲」級的艦體,作為AESV的搭載平台。

由於22DDH型「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的艦體龐大、動力充足、能源充沛,滿載排水量高達3萬餘噸,無論是改裝空間,還是伺服系統,還是適航性能,甚至人員居住性等,都遠好於海上自衛隊目前的絕大多數驅逐艦。

但AESV型驅逐艦就不一樣了,噸位大、動力足,可以使用完整版的雷達陣面。AESV可謂是一艘天生的、專門為了反導攔截而生的戰艦;再加上可以攜帶128個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單元,因為艦體巨大,估計所有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都可以使用其最大尺寸,也就是7.67公尺的深度,所有的垂直發射系統都可以攜帶標準-3系列反導攔截彈或者標準-6遠程防空飛彈。

從技術和戰術定位上來看,AESV型驅逐艦在未來建造完畢之後,在技術上必然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強的神盾艦。

以往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在實施海基反導攔截作戰時,如果要攔截中程彈道飛彈以上射程的目標,是很難用自己的AN/SPY-1D型雷達捕住目標,往往需要海基的SBX型雷達,或者陸基的AN/TPY-2型雷達轉入遠程交戰模式(EOR),負責捕捉和解算火控諸元。

而AESV大概不需要得到外部態勢感知系統的支持,就可以作為態勢感知和火控單元,承擔起海基反導攔截作戰指揮所功能;不僅可以攔截中程彈道飛彈,還可以攔截高超音速飛行器,甚至在中段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承擔直升式反衛星作戰,其反導攔截能力極強。

在戰術定位上,AESV大概會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美國第7艦隊的防空反導指揮艦,其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和火控引導能力,不僅可以滿足自身遂行反導攔截作戰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其它防空艦指示目標,通過遠程交戰模式(EOR)或者協同作戰系統(CEC)等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