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後臺灣走向的十字路口:政治反中 經濟離中 兩岸對接難 - 匯流新聞網

VIEWPOINT

520後臺灣走向的十字路口:政治反中 經濟離中 兩岸對接難
  • 字級
520後臺灣走向的十字路口:政治反中 經濟離中 兩岸對接難

何溢誠/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
許智超/臺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

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外交與全球性議題其實為一體兩面,尤其面臨大陸崛起,不諱言全球必須端看大陸態度。事實上民進黨政府正悄悄推動政治「反中」、法理「拆中」、文化「去中」、經濟「離中」、戰略「制中」。

其一為「九二共識」。從國台辦發表嚴重聲明,蔡英文就職演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直言抨擊「蔡距離正確答案還相差甚遠,兩岸難以對接」,再到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指出,蔡英文政府只想保持臺灣的「主體性」,都可觀察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目標,不難預見只求穩定不求發展,只管控風險而非增長動力。

臺灣大學政治系榮譽教授張麟征指出,蔡政府未來的方向僅為尊重1992年的歷史事實,並非承認或接受核心意涵「一個中國」,同時也回避兩岸關係的性質問題。蔡英文承認遵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但憲政體制並不等同憲法,憲法是剛性且不易修憲。憲政體制是柔性且變動性強,顯而易見可以有模糊的詮釋空間。

另一方面,「臺灣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一說則可轉嫁責任和預留後路,民主原則下的臺灣無論蔡英文信口承諾或任性表態,都能利用「民主」或「民意」為由推託責任,簡而言之為「以今日之我反昨日之我」,虛以委蛇尋找臺階。

其二為主權維護。沖之鳥礁爭議事件的立場曖昧與太平島主權的模糊以對和南海十一段行線的限縮退卻,可見蔡政府欲聯合美日圍堵大陸的戰略核心思維,馬政府離別秋波,對「沖之鳥礁」態度強硬,要求海巡署強力護漁,但蔡政府上任後行政院改稱沖之鳥,並強調是「島」還是「礁」待聯合國決定:「我們認為以對話、合作取代衝突、爭端,是政府處理國際事務的原則,也符合各方利益。」,其「逢中必反,逢日必軟」的立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太平島的主權爭議可見馬政府卸任前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所言:「臺灣國際地位再怎麼艱困,都要考慮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對於馬英九登太平島,民進黨不接受、予以譴責」。

自1945年臺灣光復以來,即遣軍駐守南海諸島,而後國共內戰與種種原因導致各國伺機竊占各島,今日菲律賓等國覬覦我固有疆域(太平島亦為南海諸島最大的自然生成島嶼)大言不慚指稱,太平島為礁而非島,背後無非是美國支持與抗衡大陸南海造勢,民進黨政府的曖昧態度,讓人再次如入雲霧,分不清東西南北。

其三為價值觀外交。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明顯嗅出減量兩岸關係進展比重的味道,並期望通過TPP、RCEP的參與及新南向政策的動能擺脫大陸的制約。其中「價值觀外交」用語能解釋為「價值同盟」的延伸,也就是聯合美日等國圍堵大陸。此種策略在安全上與大陸對立、在經濟上與大陸疏離,是蔡英文未來執政的戰略思維。

蔡英文表示將「凝聚共識,形成一致對外的立場」。所謂「對外的立場」,首當其衝即為北京當局,蔡英文為何將大陸政策放置就職演說末端?以民進黨政府的立場來論,大陸是不得不接觸也不得不相處的「遠親近鄰」,通過模糊以對巧妙錯過,並經由「價值同盟」美日等國與之對抗;「打斷骨頭連著筋、兩岸一家親」早非昔日寫照,「冷和平、軟對抗」才是蔡英文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的未來。

新聞照來源 www.herald-today.com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