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為何要踏入政治領域?聽到此題,她思考一會兒,笑著說「新的世代需要新的政治人物,透過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年輕朋友,實踐新政治。」顏蔚慈2016年臺灣燈會擔任專案負責人,活動規劃、行銷成功,在2月28日單日吸引3,693,553人次觀賞,刷新單日觀賞人數紀錄,為鄭文燦在桃園的第一個任期打下亮眼的執政基礎,更成功營造桃園城市的光榮感。
顏蔚慈曾任桃園市政府市長鄭文燦團隊,擔任經濟發展局主任秘書、青年事務局局長,於2021年10月25日於社群媒體宣布投入2022年九合一縣市議員選舉,挑戰三重、蘆洲選區新北市議員選舉。
年僅36歲的顏蔚慈,談及青年朋友對政治的想像,她說道,普遍來講,大部分年輕世代的朋友,對於政治都屬於冷漠的,這不代表年輕人不關心政治,回想在青年事務局的時候,觀察到年輕朋友們都相當投入政策事務,因為他們對於未來以及期待,多少有一點擔憂或恐懼,比如環境議題、動保議題、性別平等等等。如果和他們談政治,可能有些距離,不過,談論到這些生活貼切的議題,他們散發的熱情,會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如果要談「新政治」,可能要打破藍綠,不是投給誰,年輕世代看的是政策的方向有無共鳴,從過去在桃園青年局的經驗,可以深刻體會不要小看年輕人的思想。
顏蔚慈舉例,過去設計一場競賽,請年輕人挖掘議題,構想如何解決問題,從中發現很多年輕人在乎「心靈匱乏、心理健康」的問題,還記得當時有很多名校的學生因為種種問題選擇輕生,結束自己生命,令人悲傷與難過。這些層面不是政治議題,但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是重要的議題。
顏蔚慈說,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在乎的事情,都是政治人物不會發現的,因此許多人會在意,候選人是不是因選舉才出來做事,這就考驗相近年齡的從政者,「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只是因為我要他這張選票嗎?」慢慢的發現,年輕世代最在意的是候選人帶給這社會什麼價值?也許年輕世代對於選舉是冷感,但是對於公共議題,他們可是非常熱忱關心。
如何讓更多青年更認識政治環境?
顏蔚慈認為,第一必須更開放的心,比如得到一則資訊,技術層面沒有太多問題,大多數的人可以透過網路查證資料,因此,要對任何議題保持懷疑的態度。第二不要認為自己對於社會議題毫無貢獻,只要有關注,那都是對議題有前進的動力,無論今天是什麼身份,別看輕自己,只要有關心,無論用什麼形式發表意見,都能影響任何一個人,所以千萬別低估自己的能力。
顏蔚慈接著說,第三鼓勵所有人更多的溝通與交流,現在要參與任何政治活動管道非常多,可以從網路發表言論,幾秒鐘就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但如果沒有正確的運用,或是正向的查證資料且評論事件,會相當可惜,因為這就不是溝通,而是單向的批評。「批判的心態很重要,但只會批評當鍵盤俠,這件事情對於深化民主而言,是不足的。」
政治人物在網路上的角色,該長怎麼樣?
「公眾人物本身就得承擔這些謾罵和攻擊,所以政治人物要有強大的心臟,進廚房就不能嫌廚房熱,作為公眾人物自己要學會承擔。」顏蔚慈指出,政治人物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在網路上批評謾罵只炒短線,雖能快速累積聲量,但是否有助於社會理性對話,這是需要思考的。正因為網路議題多,只要一個問題發生,網路世界就會開始先出現罵聲,這雖然正常,但顏蔚慈鼓勵青年朋友更應該探討背後,事件原因是什麼?如果只是一時氣憤一時爽當「鍵盤俠」,就會無限上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紛爭。「當你批評後,有沒有興趣繼續了解?不能只淪為謾罵指責。」很多公共議題需要靜下心來一層一層剝絲抽繭去疏理。
新世代的新政治長怎麼樣?
顏蔚慈表示,新政治應該是更多溝通,民進黨善於這方面的處理,從論述政策角度,民眾鮮少有時間靜下來解讀所有政策,以至於無法了解太多內容的深度,,所以常常透過懶人包模式,讓民眾快速吸收政策,但只有懶人包的溝通模式還是不足的。
顏蔚慈認為,縮短長篇大論極為重要,方便現代人閱讀,若一旦只剩下口號,卻又無助於社會溝通,像反對核四的議題,社會對話的重點應該是「為何反核四」,而不是「支持民進黨,就是反核四」。這中間的聯結是新政治更需要告訴年輕世代選民,因為久而久之,他們會質疑「不能每次都民進黨等於什麼」或是「選舉等於什麼」這樣的模式很容易快速連結,只是新世代的年輕朋友會質疑這些作為,不能只有「口號」。因此,新世代政治需要更多的對談與溝通,民進黨一直很努力在實踐這一塊,比方民進黨民主學院主辦、青年部協辦的「2022國務青旗艦營」,黨內很多活動不斷在這領域擴張新政治的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