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神山3-3】分析/台灣發展新核心產業 基礎建設不能少 - 匯流新聞網

TOPIC

【護國神山3-3】分析/台灣發展新核心產業 基礎建設不能少
【護國神山3-3】分析/台灣發展新核心產業 基礎建設不能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屈彥辰/專題報導

我國半導體業經過1970年代以來的擘劃與發展,經過40餘年,如今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供應鏈要角。台積電已非單純的半導體企業,享有美譽「護國神山」,承載國人的期待,政治性的標籤亦在美中晶片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致全球缺工、缺料、缺晶片而台積電產能依舊的情況下,被國際環境硬是貼上。

我國近期數次美國重要訪賓來台,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印第安納州州長侯康安(Eric Holcomb)或是接連的美國聯邦國會議員率團訪台,為的是台灣亮眼的半導體業而來。古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皆為長期議題,在政府、國人享受台積電光環的同時,台灣的下一個核心產業是什麼?

倘若將土地、水資源、人才、電力等基礎比喻為「土壤」,產業比喻成「種子」,台灣面臨的可能不是播種、播什麼種的問題而已,而是「土壤」需要搶救。一名具科技背景的人士指出,要發展核心產業的前提是,基礎建設不能少,電力是首要之重,不光是科技業要用電,一般的製造業也要用電,若連供電都可能成問題,核心產業談何發展?況且,科學園區現在逐漸面臨缺工問題,據他所知,某些科技公司的首年離職率很高,因為科技業現在雖然興盛,但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尤其趕工的時候更是如此,新鮮人未必能接受高強度的工作型態。

該人士進而針對電力問題舉核能電廠為例,表示台灣的核電廠包含已經除役的核一廠,仍在使用的核二、核三都是在1978到1985年間,將機組建置完成,核四廠則不知何時會運轉。現在台灣綠電比例拉不起來,非核家園實踐又在眼前,燃煤電廠會造成污染,燃氣也有爭議,水力、風電、太陽能也受天候因素影響,台灣能源政策不清楚,要怎麼發展核心產業?

事實上,半導體業本質為「科技代工業」,既是「代工」,仍不離製造業的部分特質,像是受成本影響甚鉅(包含人力、原物料、電力價格等),故擔憂我國的半導體業出走的聲音一直在,每當台灣發生跳電(尤其是發生在新竹地區時)或全台大停電,輿論焦點關注的幾乎都是「台積電是否受到影響」、「台積電會不會出走台灣」。所以,討論台灣下階段核心產業的觀點中,也有著台灣是否該以產品研發、設計為主要方向,降低「代工」的成分之觀點在。

不過,若要轉以研發、設計為主,可能須學習其他國家如韓國的三星(Samsung)經驗,台灣也需要急起直追。好在台灣近年有感於投入研發、設計,並培養相關人才的必要,嘗試吸納國際經驗,用以因地制宜。2021年,台灣設計研究院展開「2021年台灣設計人才調查」,此為首次大規模針對我國設計人才發展現況所做的研究調查,後來釋出《2021年台灣設計人才調查報告》,當中談到我國設計人才的需求現況,以及人才特質等。

台灣下一個的核心產業有各種可能,不論如何,相對應的人才、基礎建設等必不能少。發展核心產業需要各方配合、擘劃,方能有發展藍圖,也才有可能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

照片來源:Pixabay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護國神山3-1】新核心產業必在半導體基礎深化 李貴敏:善用台灣優勢

【護國神山3-2】劉敏熙:科技業應助產業提升競爭力 推動人才接軌國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