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徐以琳/台北報導
COP26進入第二周,會議重點討論各國自主減碳貢獻(NDC)、設法達到巴黎峰會標的,讓本世紀末相較工業化時代前,全球氣溫增幅不超過攝氏2度、最理想控制在1.5度以內,與扶助弱國走向低碳等重點。
本周陸續針對各國在COP26消減甲烷、拯救森林的新承諾。這些承諾將積極透過協商與資源整合,導入實際作法。各國也紛紛特別強調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針對農業與林業,做出愈來愈多的討論與結論。
國際佛光會近年提出T-Earth種樹植林計畫與蔬食A計畫反映各國訴求。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sen也特別接受佛光山綠色公益基金會董事胡偉杰訪問,表示對抗氣候危機,已非西方世界說了算,而是全世界的問題,佛教提倡共生平等的概念,也正是全世界應該多納入的聲音。
目前全世界的碳排,集中在三個大倉庫:海洋、土壤、與空氣。而人類的問題是,在空氣中過多的碳會造成升溫,引發氣候危機,因此想方設法,希望讓空氣中的碳消失或降低。
經科學家調查發現,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碳排來自農業,特別是畜牧業產生的甲烷,危害比二氧化碳高出80倍。同時,因需要餵養動物,大量供應用的植物又將產生更多土地問題。因此認為合理的解方是多吃素,一來動物甲烷排放量減少,二來耕地有機會妥善利用成為碳排儲存倉庫。
科學家另外提出,種樹植林是吸收大氣中溫室氣體最有效且經濟的方式,今年會議中,農林業固碳的重要性是另一重點議題。主辦國查爾斯王子也特別出席世界氣候基金會主辦的生物多樣性峰會(World Biodiversity Summit),提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在會議中,查爾斯王子並進一步重申地球憲章,提出目標投資100億美元,希望能於地球自然環境議題中盡一份心力,並拉進12家大型銀行作為資金後盾,讓自己能有餘裕從包括自然與土地的地球根本之處,找出永續友善經營環境的軌道。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