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又有新詐騙手法出現,刑事局員警發現,有詐欺集團成員,透過網路購買個資或在網路社群網站搜尋不特定人個資,再偽造身分證件等,上傳各電信業者線上門市,認證後成功申辦門號。拿到晶片卡與門號後,就透過電信小額付費方式,盜買GooglePlay、AppleStore等虛擬點數換現。初步調查,被害人數超過160人,詐騙所得可能達新台幣200餘萬元。
警方表示,去年6月起就陸續接獲民眾報案,懷疑自己的銀行帳號存款,遭不明扣款購買了遊戲點數。事後追查發現,連身分證明文件可能也遭偽造,拿來申辦人頭門號,進行電信代收扣款,有如隔空取物的特殊犯罪手法,是國內近來首見的詐欺模式。初步了解,被害人數超過160人,被詐騙的金額高達200餘萬元。
刑事局電信偵查大隊與新竹市第一警分局共組專案小組,循線擴大追查。日前在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等地,循線查獲46歲張姓主嫌,還有26歲許嫌、23歲陳嫌、25歲柯嫌、52歲孔嫌、43歲張嫌、24歲楊嫌、22歲陳嫌、34歲陳嫌等9人到案,查扣手機、SIM卡及雲端硬碟資料、被害人雙證件及金融帳戶影本等。
警方調查,張姓主嫌等人,透過網路取得被害人銀行帳號、身分證等證件資料後,即偽造證件上傳各電信業者線上門市,由於目前國內各業者,幾乎都是僅審查身分證號及換發日期就可以過關,所以犯嫌大多可以成功通過認證,申辦出電信門號。
為了掩護行蹤,詐騙集團成員還透過物流系統,寄送門號卡至指定超商取件。拿到門號後就透過電信小額付費方式,詐買GooglePlay、AppleStore等虛擬點數,最後與許姓遊戲點數商等8人,合作轉售點數給不知情的民眾牟利變現。訊後,全案已移送士林地檢署偵辦。
刑事局呼籲,電信門號近年運用在社群網站認證、網路拍賣、第三方支付、報稅及防疫簡訊認證等領域,已具備類實名角色。電信業者審查機制,若出現漏洞,線上簡易服務就易遭人利用成為詐騙工具。民眾千萬不要擅自將個人證件、銀行存摺,提供給陌生第三人,才能避免銀行帳號遭盜用。
照片來源:刑事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