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許淑芬/台北報導
台灣近期由於入境人士暴增,連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高升,確診人數天天攀升,如何讓身心靈得到紓解,逛逛動物園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台北市立動物園是台北市的一座公立動物園,隸屬於台北市教育局。1986年,因圓山原址無法擴建,而遷至文山區木柵地區,因此成為台灣人現在熟悉所稱「木柵動物園」。台北市立動物園整個園區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圍繞的,全園最大的特色是展示環境的布置上採用「地理生態展示法」,創造出與動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環境,使動物不必去改變其生活習性,也讓遊客更能了解動物,是一座具有教育、研究、保護及娛樂功能的動物園。
螞蟻未必很忙近半數閒在家?
螞蟻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昆蟲,牠們種類繁多,部分種類也很適應人類的居住環境。螞蟻是知名的社會性昆蟲,和蜜蜂一樣,階級分工明確;蟻后負責繁衍壯大族群、雄蟻婚飛交配後即結束這輩子唯一的任務、工蟻負責服侍蟻后及養育弟妹,有些種類還有保衛家園的兵蟻。
細觀察巢內的螞蟻,您會發現有些螞蟻整天都在休息、有的走來走去好像很忙,但卻沒做任何事,完全顛覆螞蟻在我們心目中勤勞的印象。根據國外對許多種類螞蟻的觀察,一個蟻巢中的螞蟻,有在工作大約只有一半而已。
每當動物園昆蟲館大網室內目前展示2種螞蟻,分別是偏肉食的大頭家蟻及體型較大的高雄巨山蟻,透過特殊的設計,遊客可以近距離看到螞蟻在蟻窩裡的空間利用和生活情形。
下次,在廚房或餐桌上遇到螞蟻,先克制用手指頭「雷」牠的衝動,試著觀察一下,搞不好會有出乎您意料之外的發現。
浣熊家族集合-蜜熊神秘登場
說到浣熊家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那個會洗棉花糖的」網紅-北美浣熊。其中生活在雨林樹冠層的蜜熊,從91年9月夜行動物館封館除開始「神隱」後,透過這次新的展示主題,終於和大家再見面。
動物園的蜜熊「神隱」了多年,終於再度和大家見面,20歲的「小白」和18歲的「娃娃」姊妹倆是不折不扣的夜行性動物,想看本尊,下午3點之後的時機較佳。蜜熊早期被認為是獨來獨往的食肉動物,近期研究顯示蜜熊有社交活動,會分享果樹,也會分享休息的樹洞,「小白」和「娃娃」白天會擠在一起睡覺,有時在右邊的草堆裡,有時在木頭巢箱裡。
樹棲性的蜜熊有像手一樣靈活的長尾巴,可以捲住樹枝保持身體穩定,濕季喜歡吃高營養的無花果,乾季則吃巴沙木的花蜜,長約12公分的舌頭在吃花蜜時也能協助授粉,促進雨林生態系統的健康。蜜熊會用下頷、喉、胸部氣味腺標記領域,牠們的聲音也非常豐富,依靠聽覺和嗅覺相互溝通。
動物園特別規劃,將北美浣熊、長鼻浣熊和蜜熊3種浣熊科動物,集合在兒童動物區,讓遊客能好好比較一下牠們的異同。
黑猩猩新玩具-竹筒藏好物
最近有許多遊客在臺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動物區觀察到,黑猩猩們不斷玩弄著細長的竹筒,而且據說一玩就玩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其實竹筒裡放著黑猩猩們最喜歡的零食,也是園方為這些聰明的遠親特別準備的新玩具,做為行為豐富化的新設施。
竹筒因為取得容易,常被做為動物行為豐富化的素材。保育員在黑猩猩戶外活動場放置的竹筒裡,特別藏了黑猩猩最喜歡的零食,例如葵花子、葡萄乾及無花果等等。其中無花果體積最大,只能勉強通過竹筒上狹小的洞口,讓黑猩猩需要花上很長的努力時間,才能品嘗到這項可口的美食。
動物們在每個群體甚至還有自己的文化及傳統,但牠們的原生地卻因為人類的活動,被快速的破壞。提醒大家,來動物園觀察動物時,千萬不要將你手上的食物扔進活動場中,影響動物們的健康,也請多多支持保育相關議題並實踐在日常生活當中。
另外,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2020年3、4月Keeper’s Talk、週日主題定時定點課程暫停服務。
照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