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不同族群特色料理 立委籲衛福部助民間進行傳統食品原料認定 - 匯流新聞網

NEWS

尊重不同族群特色料理 立委籲衛福部助民間進行傳統食品原料認定

照片來源: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網站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不同族群的傳統性食品,偶有使用到部分非傳統性食品原料,可能因此受罰。立法委員陳培瑜、伍麗華以及湯蕙禎今(12)日共同召開「守護傳統、多元包容,讓台灣特色料理以國內在地食材創生」記者會,呼籲衛福部、農業部、原民會、客委會及國發會等部會,應積極協助將國內不同族群的食用傳統及習俗文化等背景資訊,納入傳統食品原料認定相關作業的考量。湯蕙禎感到遺憾,諸如月桃、荖葉,都被食藥署列入「未確認安全不得使用清單」,不只是將在地特色食品打入黑名單,更是限縮了台灣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美食文化。

伍麗華強調,她早在今年5月10日質詢時,就以全株可利用、全株無毒的月桃舉例,要求農業部應主動與原民會盤整原住民常用的傳統慣俗食材,彙整後由農業部協調衛福部食藥署,儘速納入傳統性食品原料,避免族人因行政部門作業不及,而無辜受罰。

伍麗華說,依據「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定義,所謂「非傳統性食品」是指在台灣境內沒有食用歷史、經驗,或是未達25年以上,或是有食用歷史,但尚未攝取到一定的經驗程度,或是僅有某特定區域或族群消費者的食用經驗。而如何認定各族群不同的食用歷史、經驗,避免過度本位思考,忽略台灣多元族群的文化習慣,這是行政部門應該強化的思維,也是邀請原民會、客委會共同參與協助的原因。

陳培瑜表示,依法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有各自職責,然而現行食安法第15條第1項第9款所謂「從未於國內供作飲食」此一構成要件,究竟要根據怎樣的經驗或歷史背景判定「從未於國內供作飲食」或「曾於國內供作飲食」,衛福部食藥署應要參考相關部會意見及資料,要有通案上提供給地方政府參考的辦理原則、在個別食材的疑問上也要有更明確的說明。

照片來源: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網站

陳培瑜進一步指出,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資料,過去「荖葉」及「月桃」確實已有民間依循作業指引申請,然而截至目前這兩項食材認定的評估作業仍然卡關。她希望衛福部食藥署「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要有所調修,應要將國內不同族群的食用傳統及習俗文化等背景資訊,納入考量。同時參考先前澎湖「冰花」經認定為傳統食品原料的前例,衛福部應與農業部及原民會以及客委會等橫向合作,就目前台灣特色料理有使用國內在地食材等傳統食品原料入菜者,積極以問卷方式協助進行傳統食品原料的調查。

湯蕙禎表示,台灣為多元文化及民族歷史都相當豐富的國家,而作為其中組成最重要,是台灣的飲食文化。例如台灣郊外山區四處可見的月桃,原住民會將月桃心入菜,閩南人則會使用月桃葉包粽子,近年來國內研究甚至發現月桃有抗癌的功效。湯蕙禎認為,為讓台灣在地食材所作料理可更加豐富多元,以及傳統食品原料認定相關作業考量更加全面,食安署應盡速訂定安全食用標準,而不是一昧的有疑慮就限制,扼殺台灣地方特色食材發展。

照片來源: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網站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轟侯友宜政見!柯文哲揭免頭期款每月繳更多 質疑圖利廠商

柯文哲怎麼贏?游盈隆:白營須堅定投票 與賴蕭形成世代階級對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