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專題報導
生成式AI大爆發,鄭揆曾表示數位醫學可讓診斷更精準有效,但需累積大數據及AI技術,推動數位健康產業發展能發揮台灣醫療與資通訊優勢,數位健康產業將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集思廣益衝擊政策 加速數位健康產業發展
如今數位健康產業的發展也來到關鍵時刻,法規與政府政策扮演引導產業發展的角色甚重要,透過制定或修訂相關法規來因應快速發展的數位健康產業所需,已刻不容緩。「法規」與「給付」是台灣數位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兩大關鍵要素,要如何打通這數位健康「任督二脈」,是相關領域共同關注的議題。
為找出解決方法、加速產業發展,由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理事長陳良基偕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共同舉辦《打通數位健康任督二脈:2023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邀20 位專家出席,針對創新醫藥材、生醫健康資料、遠距醫療三大領域所需法規與政策,進行前瞻性探討與展望,期望透過對話、集思廣益,理性衝擊現有政策,引領產業發展。
陳良基點出三大主題關鍵要點,第一項「醫材的通關」,在督管與發展初期風險控管,取得合理有效平衡,讓應用得以發生,將是抉擇點;第二項「健康數據的所有權之爭」,須同時由社會及個人承擔風險,如何讓研究單位或團隊為救更多人而取得健康資料應用,更有賴大家集思廣益;第三項則是「去中心化的醫療未來」。台灣非常有機會實現遠距醫療,年輕世代非醫療主需者,卻是很多醫療患的守護者。年輕世代接受度高,將可成遠距醫療得利者。
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院長陳鋕雄說,這產業發展並不只是研發新產品,而會帶動醫療體系全面轉型。遠距醫療最大意義是改變病人受照護模式及醫病關係,甚至可能改變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間關係,帶來不僅是不得已的醫療,更可能是「更好」的醫療。透過數位醫療器材和物聯網裝置等,將可蒐集更完整病人資料,作更精準診斷,巨量生醫資料可協助疾病研究,也有助新藥物研發,解決過去無法解決的疾病,一切的創新只有在給付制度的引導下,才能落地應用。
台灣擁優勢贏在起跑點 讓智慧醫材躍升國際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新興醫療科技的給付面臨極大挑戰,健保署除持續推動健保財務改革配套措施外,亦強化健保藥品政策改革、提升成本效益評估,並推動癌症精準醫療照護,創建健康新未來。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吳亭瑤提及,食藥署透過不同面向作為及跨部會合作,協助國內智慧醫療器材產業發展,讓台灣智慧醫材躍升國際。
賽諾菲台灣公共事務暨市場准入處長William Tsai以不同角度指出全球針對數位健康給付的相關政策,同時分享他國如何建立市場准入機制並成功常態性給付的實際案例及項目。更指出以德國及法國已運行的做法,來檢視台目前的制度及規範。最後也提出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絕對有機會贏在起跑點並領先。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分別點出取證及健保相關法規與政策,其中包含分散式臨床試驗、智慧醫療/醫材救濟法、法規科學人才培育、特定醫材平行送審、創新暫時性給付、自付差額、健保協同商保,及如何規劃多元財源及其配套措施,與大家深度討論,其中教授蘇芳慶對於分散式臨床試驗提出看法,並從兩層面「數位治療」、「數位照護」進行分析,認為試驗不只是在醫院場域可能會延伸到居家,甚至要跨出國際,這樣才能讓台灣發揮真正ICT強項到醫療高品質到世界發光。
富邦人壽資深副總黃國祥點出,商保給付可分定額給付與實支實付,建議落實分級醫療與使用者部分負擔,有效控制醫療資源浪費。政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分享,數位健康的發展對未來商保的影響與因應策略,更拋出民辦公營概念,如何公私協力、健保偕同商保突破目前的模式是大家需要思考。
照片來源:MART PRODUCTION/Pexels、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