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專題報導
《2023工總白皮書》提出多項產業對政府政策的建言,有關於全球供應鏈在國安、韌性、淨零 目標下持續移轉,各國產業爭取新機會的挑戰,是由於地緣政治風險與新冠疫情促使全球供應鏈重視供應鏈韌性及安全,超越以往要素成本與分工效率的考量。各國開始檢視自身在關鍵產業、零組件或原物料的戰略自主性,包括加強供應鏈在地化的扶植力道,甚至不惜補貼國外企業到當地設廠。
美歐無法與中國斷然脫鉤 台立於微妙權衡點
工總認為,如果美國、歐盟都不能與中國大陸斷然脫鉤,而是採取去風險的權衡策略,那麼無論在地理上、國際產業供應鏈上及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上,均處於微妙的權衡點的台灣,究竟要採取政治非黑即白的二分法,還是應該善用自身的特殊位置,在經濟上運用產業實力贏取中國供應鏈及其他供應鏈系統的重要角色,這需要高度智慧。工總表示政府應借鑒台灣產業發展的軌跡與歷史,給產業更多的營運自由與空間。
有關於我國需要友善合時的營商法規,給予產業經營創新的空間,白皮書說明,國際政經局勢雖面臨諸多嚴厲挑戰,也是檢驗我國產業競爭力與政府產經政策制度的健全與否的最佳試金石。台灣作為外貿導向的海島經濟體,賦稅與金融政策宜有靈活順應外部挑戰的彈性與韌性,給予產業更多投資、決策的揮灑空間,始能在產業迭代出新、國際局勢炯變之際,確保仍可掌握產業供應鏈最關鍵、利潤最高的加值部位。有鑑於此,在白皮書本年度「賦稅暨金融政策」建言部分,特列出5項議題籲請政府「優化產業控股之法制與賦稅環境」、「放寬保留盈餘,鼓勵資本投入與產業升級」、「檢討貨物稅與印花稅,落實賦稅公平」、「檢視放寬金融保險業之諸多法令限制,有利金融產業健全發展」與「持續檢討稅賦與函釋,貫徹稅捐中立性」。
台課5%稅 恐弱化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
其中,白皮書提到,各受控公司,如我國《上市準則》規定的70%,為促進金融自由化、接軌國際,我國實有必要參考國際慣例,重新檢討「投資控股公司」的上市限制。另外雖因2008年金融海嘯肇起,引發國內外議論是否開徵金融稅負,也不乏部分已開發國家課徵金融交易稅、金融資本稅,不過實行較持續的是歐盟國家的「金融穩定公課」,例如2011年起法國對金融機構的資本額課徵萬分之6.42,英國則是對銀行存款課徵千分之1。
工總表示,台灣鄰近國家均無課徵營業稅,相較於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的5%高稅率不僅傲視全球,且其中3%更是在原有金融機構營所稅之外,額外貢獻國庫,嚴重弱化我國金融機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為兼顧金融業國際競爭力,建請將從事金融業專屬本業的營業稅率由5%調降至2%。其次,自104年初法令通過開放OIU設置以來,保險業者積極成立OIU,歷經數年,期盼有良好獲利,以回報政府美意。
白皮書指出,海外市場詭譎多變風險高,受到全球氣候變遷,亞洲及歐美各地先後發生嚴重洪水及颶風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加上近3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整體保險業OIU營運遭受巨大衝擊,業務幾乎停擺,於現今經濟情勢下,為持續擴大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及提升經濟成長動能,建議延長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可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印花稅及免予扣繳所得稅的期限,比照OSU,免稅期間從10年增加至15年。
照片來源:Tumisu/Pixabay、mrcolo/Pixabay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9大挑戰10-5】未入CPTPP、RCEP 產業籲打造台成區域運籌中心
【9大挑戰10-6】嚴重缺才缺工 工總籲縮短產業移工遞補等待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