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21世紀戰術升級,一些國家發動軍事行動的同時,會利用製造輿論、假消息來扭曲或捏造事實,讓敵對方民眾、國家受影響而產生錯誤判斷。監察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為增進監委對於認知作戰及資訊戰議題的瞭解,邀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以「認知作戰–從疫情到烏俄戰爭」為題講演並舉行座談,包括監察院長陳菊在內共21位委員踴躍參加。
沈伯洋首先提到,近年中國與俄羅斯進行的軍事作為,即所謂的「兵馬未動,輿論先行」,藉由當前國際情勢及疫情變化,強化假訊息發佈及議題操作,且方式推陳出新。以烏俄戰爭進行的資訊戰為例,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多國人民,平時即為俄羅斯假消息的受眾,戰時則延伸為輿論戰;當多數國家支持俄國發動戰爭,或抱持雙方對錯尚難論斷的態度時,就能發揮中斷或延緩各國對烏克蘭國際援助之作用。
「俄羅斯在發動戰爭前,即透過駭客建立適合當地的輿論管道;戰時則藉此散布各項陰謀論,當支持烏克蘭國家中相當比例民眾接收並相信陰謀論,就能達成不相信政府及主流媒體氛圍的功效。」沈伯洋繼續說明,待戰爭爆發,這些資訊管道就會充斥對烏國不利的訊息。同樣地,中國對台的軍事行動,承平時期先行建立接收資訊的管道,戰時就在這些管道投放各種相關爭議消息。沈伯洋提醒:「這是我國現階段必須提防的重點。」
沈伯洋認為,認知作戰的進行,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挹注,但是追蹤金流往往比資訊流困難許多,特別是當金流形成斷點時,便會使追查金流來源陷入困難,因此非常需要相關授權法案的推動及立法。此外,當前網路直播也普遍存在「被金錢所驅動的言論市場」現象,觀察許多直播主、YouTuber等可以發現,當其發言或影片主題對中國有利或者大力批評西方世界,諸如反美、反日等,則其所獲得的贊助及流量就會大幅增加。如此偏斜的言論市場,已經無法如實反映真實狀況。因此急需一個好的法律制度來揭露背後的現象。
沈伯洋強調,中國攻台一定先進行認知作戰及資訊戰,但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他們雖對中國不抱好感,卻非常熟悉中國各類社群網站、影音媒體等,這些管道以各種方式包裝散布「疑美論」、「仇日論」,待觀眾熟悉這類錯假訊息後,再釋放友中的相關資訊。他警告,假以時日,確實會對國內民眾的敵我意識形成負面影響。
監委們在隨後的座談會中,紛紛提出問題,王麗珍提及NCC所推行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能否有效遏止假訊息傳播並監督相關之金流;趙永清詢問,如何有效反制及打擊假消息在網路社群的傳播;葉宜津則詢問中國軍事及網軍的攻擊能力;范巽綠表示應藉由全民國防,尤其是透過教育體系來強化敵我意識;田秋堇詢問府院對於中國藉由兩岸學術交流進行統戰活動的瞭解程度;浦忠成認為國軍政戰系統宣導敵我意識效果有限,政府應重視某些團體對中國過度親善情形;召集人賴鼎銘及紀惠容則關心面對中國網軍攻擊如何由守勢轉為攻勢等,以上均由沈伯洋逐一回答。
新聞照來源:監察院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學校極端處理學生情緒行為 監委:教育部應解除家庭及師生緊張困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