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台灣通訊學會今(14)日舉辦「2019通訊傳播前瞻與挑戰研討會」,五大電信總經理與產官學研專家與會,探討5G時代來臨前通訊傳播領域的挑戰與機會。學會理事長劉柏立表示,科技會報10月連三天舉辦「5G應用與產業創新策略SRB會議」,展現行政院積極推廣5G決心,近期美中貿易戰背後代表的也是5G霸權地位爭奪,更彰顯5G重要性,學會將持續扮演政策溝通平台,促進通訊傳播領域對話。
台灣通訊學會名譽理事長毛治國表示,市場與科技發展是具生命力的「自組織」,監管政策與法制則是「他組織」,兩者分別扮演通訊世界共舞的無形之手與可見之手。他名回顧11年前為推動「數位匯流」而創立台灣通訊學會,宗旨是為推動電信與廣電的網路與服務合一,至今數位匯流仍是國際趨勢,然而電信與廣電卻仍是兩套法令、兩套市場,實在必須破除各種無意義的障礙。
毛治國說,回顧近年國際產業趨勢及世界各國政府態度,包括Verizon以44億美元收購AOL、AT&T以854億美元併購Time Warner,以及美國聯邦法院與歐盟對5G發展的態度,台灣政府更不應消極。他呼籲通訊產業應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商業模式,預備下一階段「生產力4.0」的數位轉型與發展,
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蔡志宏認為,當前通訊傳播匯流的挑戰是運算產業、IT產業帶來的創新,環境、政經等各式各樣需求,皆在未來的生活預測佔有很大比重,但商業模式不易建立。發展5G必須考量到5G通訊人才需求與資安需求,更需以建立「新創生態系」發展5G,重新思考電信業與新創業的關係。政府將繼續以5大政策面向積極推動我國5G產業創新發展,包括鼓勵5G垂直應用場域實證、建構5G新創應用發展環境、提供5G技術支援及整合試煉平台、規劃釋出符合整體利益的5G頻譜、調整法規以創造5G發展有利環境。
第一場主題座談會「迎向5G時代的藍海策略」由NCC副主委翁柏宗與劉柏立主持,回顧國際標準組織3GPP於今年6月中正式發布第一版5G技術標準,世界各國陸續完成5G頻率釋出作業及商用佈建計畫,5G不僅帶動現有基地台建設、促進終端與晶片發展,更讓各產業積極尋找下一個藍海商業模式。
中華電信總經理謝繼茂於表示,過去4G是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語音服務被取代、資費相互減價競爭,同時又缺乏新的營收來源,若新世代的行動通訊只是提高聯網速率等既有服務品質,無法運用5G將帶來的藍海機會。
5G初期應用市場為企業客戶,目前全球尚未有成功的5G商業模式,發展5G更需要國家政策支持,例如德國開放路燈推動基礎設施共用,協助推動5G產業。台灣擁有ICT硬實力,台灣產業界的5G機會在晶片、端終等都是台灣強項,5G頻譜應避免零碎切割釋出,且要考量合理頻率使用成本;透過開放路燈及電桿等公共設施架設small cell等降低網路佈建障礙。
有關5G共網,考量大型天災大規模通訊中斷的風險,不宜全面開放,可優先考慮從偏鄉地區嘗試。面對企業專網議題,因頻譜為公共資源,考量公平原則及和諧有效使用,不應配置專用頻率供企業專網使用,可透過高頻段實驗先行,證明技術與商業可行。5G費率也須參考國際案例,建構健康永續的發展環境。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對5G建設持保守態度,雖然5G價值鏈預估達2000億美元,但歸納到硬體製造端約25%,提供網路連結的電信公司只有14%,最大一塊在應用服務61%。電信業者應朝「輕資產,重應用」的方向發展,將多數資金投注在相關應用上。
他呼籲政府應盡快修改電信法、鬆綁黨政軍條款,否則電信業者就像擺地攤,對「吃到飽」資費削價。電信商面對5G的挑戰來自未來三年內並無成熟且具規模的B2C服務,尚無法支持5G鉅額投資與回收,且各個產業鏈整合難度相當高。
其次,5G至今設備不成熟,且IoT聯網之規範尚未完成,當2020年初發放5G頻段時,設備將僅能支援Phase I 標準(eMBB為主),2023年之前電信公司投入5G建設將比較保守,因此他提出頻譜共享、網路共用、輕資產重應用,將共建網路的經費拿來發展應用。5G初期發展,須考量設備耗能問題,以現今能源供應來看,可能面臨缺電危機。
遠傳電信總經理李彬表示有信心迎接5G時代,5G發展趨勢明確,全世界皆面臨通訊業核心營收下降壓力,然而台灣面臨頻譜拍賣金額高於世界各國及資費下跌太快兩大問題,產業營收更為險峻。建議不要釋出超過三張執照,否則頻譜太小無法產生5G價值,並建議政府評估頻譜釋照年限可拉至20年,使經營執照能穩定往前。
關於頻率使用費,她呼籲兩三年後能落地,並希望政府有獎勵媒合措施,中央跟地方共同合作開放特色場域。透過更具前瞻性政策,以大頻寬、合理頻譜費用、公平使用環境等幫助,使5G為產業帶來下一波成長機會。
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指出,2020年釋放頻譜仍過早。在終端、內容看不到太多資源,雖然具備許多願景,但看不到具體商業模式,頻譜須等待成熟時機開放,參考國外拍賣經驗應讓既有業者用合理價值取得一定頻寬。
他提到,台灣過去兩年整體4G的ARPU下降32%,預估未來仍將持續下降。除了反映過去十年台灣整體經濟相較疲弱,消費者收入並無顯著成長,業者間的競爭造成消費者習慣「低價吃到飽」的行動通訊服務。發展5G面臨的挑戰包括高額的5G手機、器材耗能問題。台灣不該當5G的領航者,而是追隨者,政府釋照年限應拉長至20年。
亞太電信總經理黃南仁支持5G大環境共建、共頻、共網的遠景。從近年財務數據可看出當業者收入降低,4G使用量卻持續上升,代表電信業者成本增加,「應用服務」將成為未來電信業者未來獲利的主要管道,比例從3G的30%提升至5G的50%。
亞太積極投入5G實驗網,包括產學研合作,結合Intel與鴻海集團及交通大學發展5G相關技術,其中著重的部分包括機器智能製造。他也建議,政府應修訂電信管理法、整合頻譜規劃、降低頻譜使用費。
第二場主題座談會「傳播媒體如何迎接5G時代-數位匯流通傳監理之法規調適」由NCC委員洪貞玲及通訊學會秘書長方修忠主持。謝穎青法制長用「請依法找辦法、照規矩來」揭開序幕。他提醒,執法遠比立法迫切,不該讓市場繼續集中化、僵固化。管制不可缺乏憲法意識:必須將「人民的權利」放在心裡,而非將業內人的利益為中心。
前NCC 委員、彭心儀教授舉出委員會審議案件數,相較他國主管機關,我國NCC案例的負擔比例多。賴祥蔚教授點出政府政策方向,期望減少與產業、學界的隔閡。許文宜博士認為政策法規調適刻不容緩。5G必須發展創新應用服務,電信業者要跟非電信業者合作,內容才能產業壯大、輸出創新內容輸出,並引進投資。
「讓子彈飛吧!在適當時間把子彈攔下來。」章忠信教授從科技、法律交互應用切入,談傳播媒體面對通傳監理的法規,所需採取的態度跟方法。呼籲產業高度自律,且透過協調、合作將技術運用,而法律公權力介入是最後手段。
網路時代凌駕產業發展,造成產業界線模糊,歐盟的「視聽媒體服務新指令」即將生效,並將線上媒體納入管制,葉志良教授呼籲國內積極、正視《數位通傳法》草案。CBIT理事長彭淑芬代表有線電視業者發聲,呼籲回歸市場機制,主管機關重新檢討視訊平台的規管制度與目的以及法規架構如何拉齊管制落差。
【匯流筆陣】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