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胡照鑫/台北報導
春節假期就要到了,雖然可以好好放個假,但是不少人想到要面對親朋好友們逼問對象、生小孩或薪資等惱人問題,便感到心情沉重、焦慮及痛苦。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發現,每年過年後精神科門診量會增加二、三成,建議過年聚會前可利用「減敏療法」練習,也就是先設想情境、研擬問題、準備說詞等方式面對。
人們面對不喜歡的事物往往選擇逃避,等到逼不得已面對時,勢必更加痛苦;若長期處於壓力之下,負面情緒超過負荷,容易發生失眠、焦慮、憂鬱,甚至是自律神經失調等現象。
潘建志表示,過年聚會應該是開心的時刻,沒有人想把氣氛搞僵,通常是沒話找話講,所以可根據不同的聚會情境,預想即將面對的問題,提前想好答案再回應;至於碰到只想炫耀自家情況,毫無同理心的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禮貌、輕鬆帶過就好。
對於父母等長輩的關心詢問,醫師建議可以「搶得先機」,先主動說明目前情況,讓長輩多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建議為人父母者,利用這次機會先了解再關心,一昧地逼問只會造成雙方不愉快。
潘建志觀察發現,每年年後精神科的門診量會上升,更有研究指出華人傳統節日容易導致精神壓力增加。因此建議民眾多溝通,多了解彼此處境,別讓原本是全家團圓的好日子變成身心不適的來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