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分享1949年以來台灣資本發展歷程以及兩岸豐富從商經歷,永佳捷董事長許作名發表新書「台灣資本 1949~ 台商學」,並以「變質的全球化」與「台灣資本下一步」為題舉辦媒體論壇,由科技力智庫執行長烏凌翔擔任引言人及主持人,邀請中研院政研所教授冷則剛、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劉明浩分享各自觀察與見解。
冷則剛指出,將學術界的概念落實到實際商界運作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目前世界充滿著矛盾與各種鴻溝,近20年來變化明顯,如何連結縮短當中的距離,才能為未來找到出路。目前全球化的樂觀想像,逐漸被兩個問題所影響取代,首先是在地化需求如何跟在地認同結合,以及地緣政治再度影響全球發展。
在美中兩大板塊夾擊下,台商想要完全脫離中國市場很困難,冷則剛表示,加上美國也非全面圍堵中國,只有針對國安及高科技產業展開控管,台商在全球還是根據市場原則進行分工。觀察到目前全球科技發展的速度,或多或少已經超越政策工具使用的有效度,未來的產業動力未必百分之百由國家推動,有很大部分會由企業來推動。
「以前講國際政治,經濟的主要角色是國家,但是未來可能國家跟企業的新一輪互動,或者新一輪的博弈,會是需要關注的議題。」冷則剛說,在當前變動的局勢下,台商只根據以前的劇本很難生存,勢必需要多套劇本或方案,要同時有中國的在地化與地方化,另外還要在產業鏈重整的大架構下,重新找到新的市場商機。
冷則剛表示,重整是透過各種策略聯盟,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近幾年來台灣對東南亞的投資與出口都增加,中國同樣也增加投資力道,顯見中國在東南亞可能會有新的產業鏈重整架構出現。即使台商已經靈活因應,展現更加多樣化的面貌,但並不代表會放棄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還是長相左右,不管怎麼樣去串連產業鏈,它還是在我們附近。
另外,美國正面臨總統大選,白宮未來是否換人當家作主,也會影響經濟發展策略,牽動全世界。冷則剛說,在這個狀況之下,可能對中國有更全面的管理,管制跟限制會變得更加的明顯。台灣必須持續強化人才的培育,面對中國人才無法來台,要善用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找出新的發展契機。
面對全球南方的興起,冷則剛表示,台灣對東南亞的投資持續增加,大陸對於東南亞的投資同樣不斷攀升,必須重新估量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並且了解中國的韌性及思考邏輯,三十年來很多人都說中國市場會崩潰,但是因為政策跟作法的不同,目前依舊影響全球,建議台商破除既存看法,才能在世界潮流中找到最適合的生存之道。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