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書房】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從科學分析了解背後深層意義 - 匯流新聞網

LIFE

【匯流書房】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從科學分析了解背後深層意義
【匯流書房】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從科學分析了解背後深層意義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不管自己有沒有察覺,情緒對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帶來直接影響,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指出,情緒實際上並非生來就有,也非普世共通,而是所身處的社會共識、文化與教養下的產物。她透過實驗室的縝密研究數據,佐以諸多其他科學的研究證據,說明大腦如何構建我們的情緒。

根據傳統情緒觀點,情緒是自發的,所以科學家長期以來認為情緒在身體或大腦中是固定線路,由大腦的固定部位決定,比如傳統情緒觀點就認為杏仁核掌管恐懼,缺乏杏仁核就無法習得恐懼。不過麗莎.費德曼.巴瑞特提出的情緒建構理論,就以各種實驗數據和科學證據來顛覆傳統情緒觀點。

麗莎.費德曼.巴瑞特以各種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大腦如何建構情緒,更提出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實際上只是大腦建構的文化類別和概念,就好比,杯子蛋糕和瑪芬,因為食用時機不同,早餐吃的叫瑪芬,點心時間吃的叫杯子蛋糕。

以情緒來說,感到胃糾成一團,如果現在是在醫院等檢查報告,可能會把胃痛當成是「焦慮」的生理現象,但如果目前是在餐桌前,可能就會把胃痛當成「肚子餓」的生理現象。

麗莎.費德曼.巴瑞特還以自身為例,分享有一次原本覺得某個人並非可以交往的對象,但碰面時卻突然感到心跳加速、面頰泛紅,不禁懷疑難道原本對這個人的認知錯了嗎?直到晚上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得了流感。她認為這些是顛覆「情緒是自發、與生俱來」的最佳例子。

以情緒建構論為基礎,巴瑞特提供可以掌控自己情緒的方法。因為身體和你的心智深深地相互連結,內感驅動了行為,文化又串連大腦。所以掌控情緒的最基本功夫,就是保持身體預算的良好狀態。

因此,健康的食物、規律的運動和睡眠,是身體預算平衡與情緒生活健康的先決條件,麗莎.費德曼.巴瑞特據此建議了提升身體健康以及情商健康的方法。提升身體預算能力的方法,包括能提升與人接觸的按摩、慢呼吸的瑜珈、布置綠色的安靜環境、引人入勝的小說,甚至定期跟朋友聚餐,並且輪流請客,都有益於身體健康。

至於提高情商的方法,重點則在於增加情緒粒度和概念,更有效地預測和分類自己的感覺,這樣更能依照環境制訂行為。這套情緒建構理論推動對思想和大腦的更深層次理解,並以許多實例闡明有趣的實際應用。更多內容請參閱商周出版「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新聞照來源:Unsplash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