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一名活潑開朗的20歲女大生小莉,突然間不愛講話,常懷疑男朋友背叛自己,甚至產生幻聽,理解力衰退也導致課業一落千丈,就醫檢查後研判小莉處於思覺失調的高風險階段(前驅期)。所幸及早發現,並給予短期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終於恢復原本活潑的陽光臉龐。
電影《美麗境界》以數學天才諾貝爾得主約翰.奈許為題材,在與思覺失調症的對抗中,從出現幻視、幻聽以及虛擬友人的穿梭下,引領大家進入視覺失調得者的世界,也讓許多人了解就算是最理性的科學家,在對抗這類精神疾病時也是分外艱辛;而這名女大生屬於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因此經過適當治療就可恢復正常,不會像電影中主角一般嚴重。
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曾懷萱表示,思覺失調症是種慢性精神病,台灣盛行率約為千分之5,青春期晚期到成年早期最容易發病,病程越久或越晚接受治療,患者的認知與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越嚴重,預後也更差;所以只有早期就醫、治療,才有助維持患者最佳的功能。
他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前,會發生一些不尋常的經驗,像是這名女大生常產生莫名的憂鬱和焦慮、專注力差、不明究理的恐懼感、思考混亂、詞不達意等,也會發生模糊的幻聽、錯覺、喪失部分的現實感。
這樣的狀態稱之為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就是「精神病症的高風險狀態」。處在其中的人只有約1/3會真正發展成思覺失調症或相關疾患。但曾懷萱強調,若有長期物質濫用、發生過重大創傷,或家族有精神病病史,都會增加發展成精神病症的機率。
因此,及早發現、介入就非常重要。他指出,除可幫助患者提早認識疾病,再適當進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就可協助患者調整腦內系統。最重要的是,讓患者更能掌握自己的改變,並增加尋求協助的意願,都可有效降低惡化為思覺失調症或其他精神病症。
治療思覺失調症必須耗費龐大的社會成本,長期醫療開銷與照護對於一般家庭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此外更容易引發照護者的過勞、憂鬱。因此,曾懷萱表示,希望藉由對精神疾病高風險狀態的認識,讓有困擾的民眾能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並定期追蹤,降低發展成精神病症的可能,這也是精神醫療在未來發展的重點。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成大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