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6歲的陳姓男童,日前上廁所時突然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嚇壞父母,趕緊帶著就醫,一問男童並沒有明顯腹痛、腹瀉、體重減輕、便秘、發燒等異常,但進一步檢查,赫然發現小腸有許多潰瘍以及出血的痕跡,研判罹患克隆氏症早期,用藥治療後,出血止住,病情獲得控制。
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小兒腸胃科醫師胡書瑋表示,男童就醫時,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許多鮮血,但是無明顯的出血原因,推測可能是來自小腸的出血,但因為男童還不會吞膠囊,因此膠囊內視鏡經由胃鏡協助送入腸胃道內,經過一天,膠囊內視鏡順利排出體外。
醫療團隊就藉著膠囊內視鏡的檢查影像最終判讀,男童小腸有許多潰瘍以及出血的痕跡,這才找出禍首是克隆氏症。
胡書瑋說,消化道出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下消化道出血,前者常伴隨上腹痛、噁心、嘔吐、吐血、解黑便的情況;後者則較易伴隨鮮血便、腹痛、腹瀉等情形。該名男童的無痛性血便情況,臨床上會先懷疑是梅克爾憩室導致,這是一種先天性胃腸道畸形,發生比例約2%,男性多於女性,在孩童比較常見,常表現無痛性鮮血便或是腸阻塞的症狀,但最後診斷罹患的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台灣發生比例約10萬分之4.7,好發於20至39歲的青壯年,少部分發生在兒童,男性多於女性。
胡書瑋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腸胃道慢性及反覆性發炎,主要症狀是反覆發燒、腹痛與腹瀉,常伴隨一些肛門的合併症,如肛裂,瘻管,膿瘍等,但是發病初期常只有部分的症狀。一旦兒童在成長發育期間患病,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所以也可能出現發育不良的狀況。
胡書瑋說,克隆氏症在整個腸道都有可能有病灶的出現,僅使用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常有看不到的死角疏漏,所幸現在有小腸鏡、膠囊內視鏡、糞便鈣衛蛋白檢測等工具,可增加檢測的成功率。但兒童要進行檢查時,因為執行小腸鏡的難度較高,所以最適合使用膠囊內視鏡以及糞便鈣衛蛋白檢測。
胡書瑋提醒,克隆氏症初期症狀與腸胃炎類似,若孩童出現長期反覆腹瀉、腹痛、甚至血便的症狀,家長就應提高警覺,適時由小兒腸胃科醫師診療。
▲男童上廁所時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