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熱!衛生福利部今(14)日公布最新統計,進入8月以來,因為熱傷害就診人次,截至8月13日為止,已經累計達358人次,在如此炎熱的氣溫之下,不管是在室內或室外運動,都有可能因為環境悶熱或水分補充不足,造成熱傷害,國健署特別提醒,補水有3大原則,其中一般人常忽略的是得從戶外活動前1小時就開始喝水。
國人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但不論是室內的有氧舞蹈、瑜珈,或室外的健走、慢跑、騎腳踏車,甚至長達數小時的耐力運動如馬拉松、鐵人三項等,卻都暗藏熱傷害危機。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說,這是因為室內室外的悶熱環境或水分補充不足,都可能造成熱傷害的發生,尤其,今年夏天高溫屢創新高,在運動健身的同時,萬要注意氣溫變化並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身體陷入缺水危機。
國健署提供「補水3適」原則如下:
適時:戶外活動前1小時開始喝水,並分兩階段補充水分;儘量在活動中每15分鐘喝水。
適度:依據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度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口渴時已經表示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若活動超過1小時或補水量超過1000毫升,則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
適量:出門前1小時適量慢慢喝下400~600毫升的水,戶外活動中,則每15分鐘飲水200~300毫升,避免熱傷害的發生。若運動後體重減輕,減輕的體重即代表缺水量,須逐步補足身體流失的水分,同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深黃色表示身體缺水,需再補充飲水,此外,每小時最大飲水量勿超過1500毫升,避免短時間內攝取過多水分造成水中毒。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內首見!男嬰自費打腸病毒疫苗仍重症 羅一鈞曝「沒交叉保護力」真相
類鼻疽好凶!羅一鈞示警「疫情北侵」 89歲婦發喘、血氧低當天喪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