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病上身,小心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5倍!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禎元指出,就是國人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心房顫動」,而且隨著年紀上升,得病的風險越高,患者可能會有頭暈、無力、心悸、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但25%的心房顫動患者完全沒有症狀。
李禎元表示,心房顫動是心房異常收縮,常是左心房電路系統不穩定,心房不規亂放電。正常竇性心律,心房跳動每分鐘約60至100下,心房顫動時心房跳動不規則且非常快速,可達每分鐘350至600下。
根據統計,心房顫動是國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關鍵是,由於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5倍,心衰竭及死亡率也比一般人更高,因此有心房顫動相關症狀或高危險因子民眾,務必得及早就醫檢查治療。
李禎元說,高齡是罹患心房顫動的一大原因,65歲的民眾以上約4%是心房顫動的患者,80歲以上更會提高到10%。此外,高血壓、心臟病、飲酒、家族史、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及甲狀腺亢進、糖尿病、哮喘等其它慢性病的病人也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
李禎元表示,心房顫動分為陣發性、持續型、長期持續性及永久性心房顫動4種,一般可以透過心電圖檢查確診,其中陣發性心房顫動可透過24小時心電圖檢查,部分智慧穿戴裝置也有偵測心率的功能。
李禎元提醒,由於心房顫動會大幅增加中風的機率,因此患者需透過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大多數人服用抗凝血劑都是安全的,有吃藥且吃對劑量,才能達到預防中風效果,若是自行減量藥物,可能無法預防中風且徒增出血風險。要注意的是,如果必須接受侵入性治療,如:拔牙、腸胃鏡、手術時,需配合停藥,以免增加出血風險。
李禎元強調,要預防心房顫動、減低中風危機,日常生活中有五項任務,包括超過65歲民眾要定期健康檢查,慢性病患者要準時服用處方藥物、監測血壓、控制飲食及適量運動,預防勝於治療。而心房顫動除了使用控制速率或節律的藥物治療之外,還有電氣燒灼術及冷凍消融治療,分別以燒灼或冷凍消融的方式隔離肺靜脈亂跳的電流,兩者對陣發性心房顫動都有9成以上的成功率,對於持續型心房顫動者雖然成功率較低,但在二次燒灼後也有7至8成左右的成功率。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十大醫團反對「處方箋只標成分」 健保署長:三贏政策明年牙科先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