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思覺失調症短命10年 台灣新研究:降血脂藥可降死亡率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罹思覺失調症短命10年 台灣新研究:降血脂藥可降死亡率

罹思覺失調症短命10年 台灣新研究:降血脂藥可降死亡率 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思覺失調症患者比一般人死亡率高,背後因素之一,就是身體疾病發生率更高,而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和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團隊今(6)日發表跨院合作成果,研究團隊發現,降血脂藥物在思覺失調症者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死亡,特別是自然死亡的風險。

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千哲表示,過去文獻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比一般族群有較高的死亡率,平均預期壽命明顯比一般人群少10到15年,為什麼?除了自殺或意外死亡之外,其中可以歸因於更高的身體疾病發生率,例如代謝症候群(高血脂、高血壓及高血糖等)。

臨床發現,這與思覺失調症疾病本身、飲食習慣、少運動或藥物都有相關。因此,近年思覺失調症患者的代謝症候群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已經成為照護的重要議題。

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及全國死亡檔的大數據資料,以世代追蹤和時間相依共變數存活分析方法,發現降血脂藥物在思覺失調症者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死亡,特別是自然死亡的風險,相關研究成果最近已發表於著名的英國精神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副教授陳抱寰表示,思覺失調症族群的身體共患症比一般族群要高,這包括了心臟血管疾病在內,因此自然死亡比一般族群高,研究發現降血脂藥物的使用,可以減少他們的死亡危險性,且此效益具有劑量反應效應,將可能改變臨床醫師的處方策略及照護觀念。

郭千哲提醒,治療思覺失調症病患,目前臨床醫師較常注意精神病相關的症狀,而較忽略相關身體共病的問題,而研究顯示,降血脂藥物在思覺失調症病患5年追蹤期中,有使用降血脂藥物的時日只有占1.9%,明顯比一般族群的4.3%明顯低,凸顯出即便思覺失調症者有較高的代謝症候群及高血脂的問題,但使用量仍比一般族群要低,導致許多個案的高三酸甘油脂或高膽固醇可能未被妥善治療,因此,建議只要能夠早期診斷有高血脂,就該應積極提早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肝癌治癒20年 他「少做一件事」腫瘤又回來7公分!

50-64歲免費肺鏈疫苗快見底 全台剩2.9萬劑「再打沒幾天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