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千萬別被「喝酒能放鬆」這種錯誤觀念給害了!一名41歲男子個性內向、容易緊張,加上不擅言詞,在大學時發現喝酒有助於社交,小酌就能放鬆情緒、跟人互動不會產生距離感,而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酒類,從紅白酒、威士忌喝到調酒,沒想到,近一年來竟喝到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容易疲累、吃不飽,日前急性腹痛到急診,才發現反覆胰臟炎,同時診斷出糖尿病,決心戒酒。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陳文建表示,臨床常見,許多人因為失眠或緊張而小酌,但卻在不知不覺間越喝越多,更有不少人從小酌變成豪飲!全因酒精本身具有成癮性,只要透過酒精,無論是想放鬆、想助眠、想紓壓,都容易因此產生耐受性,要越喝越多或透過更高濃度的酒類才能達到相同效果。
多數酒癮者在酒量練成的過程中,陳文建說,無形被酒精綁架了身心,只要沒喝酒就會出現戒斷症狀,如手抖、心悸、反胃、焦慮難入睡,因此只要影響生活或功能,就應該到身心醫學科門診或戒癮門診評估是否有酒精使用障礙症的問題,透過治療予以戒除。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強調,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酒精造成的毒害遠遠超過其他毒品,酒癮者的平均壽命更比一般人少了25至30歲,可以說是非常嚴重。
酒精對人體會造成全身性傷害,根據國外研究統計,酒癮病人產生肝炎的機率高達30到50%,而慢性的酒精使用則與將近四分之一急性胰臟炎有關。
陳文建指出,臨床上可以見到許多酒癮個案因為反覆的胰臟發炎,衍生糖尿病、慢性腹瀉、營養消化不良的問題,雖然症狀與一般胰臟炎沒有太多的差異,但長期使用酒精還會導致諸多問題包括胃潰瘍、出血、肝炎、情緒不穩或是失眠。過去網路曾流傳少量飲酒對心血管有益,但事實是即便是少量酒精,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症風險,在台灣,十大癌症中就有六種與酒精有關,特別是上消化道的癌症。
陳文建提醒,「不喝酒最健康」,飲酒沒有任何安全量,即便要喝,有飲酒習慣的民眾一週也不宜超過兩個單位的飲酒量(約500ML啤酒),唯有遠離酒精,才能迎向健康人生。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