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喝酒跟癌症的關係,遠比一般人知道的更危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提醒,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在著名國際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分析全球癌症病例資料後,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占總病例4.1%,尤其在亞洲,這種「喝出癌症」的現象最為顯著,東亞地區的比例高達5.7%。
飲酒導致癌症,不僅跟酒的種類、飲酒方式等有關,基因更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研究已經證實,亞洲人中乙醛脫氫酶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飲酒後致癌風險可高達數十至數百倍。
張祜銘說,有些人誤解喝酒後會臉紅,表示代謝快,其實喝酒後臉紅,很可能就是乙醛致癌物在體內累積的表現。而台灣正是全世界乙醛去氫酶基因變異比例最高的國家,有將近一半的人(45%)擁有這個基因變異,這也意味著在台灣有飲酒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癌症預防。
更重要的是,小酌並非無害!張祜銘強調,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酒精導致的癌症中有13.9%是由於適量飲酒(即每天小於20克酒精)引起的,遠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無害。
張祜銘指出,以肝癌為例,過去台灣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是B型肝炎,但是由於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成功,B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酒精導致的肝硬化或肝癌反而應該被更加注意。建議有喝酒習慣的人應定期接受身體檢查。
醫師建議,如果在停酒期間後出現手抖、心悸、睡眠障礙(包含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淺眠多夢)等症狀,就需要到成癮防治科就醫,除了可接受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醫院也會安排身體疾病的檢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