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皮膚發癢千萬別「手賤」這邊抓抓、那邊摳摳!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分享,門診就有病友不知道「結節性癢疹」抓了才會發生,抓一顆,結果癢全身,全身上下冒出上百顆結節癢疹,伴隨嚴重搔癢症狀,偏偏傳統治療難以改善,讓自己的睡眠與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蔡呈芳表示,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壯年及中老年人,病灶外觀有明顯較大、偏硬的顆粒狀結節,甚至融合成板塊,引發原因多元,除了部分合併異位性皮膚炎之外,多數原因不明。
結節性癢疹,也被認為是罕病的一種。蔡呈芳說,與一般皮膚搔癢不同,由於結節性癢疹「抓了才會發生」,因此病友背部、肩胛處無法輕易搔抓之處,常是唯一淨土,不像身體其他部位冒出結節病灶。
蔡呈芳指出,結節性癢疹不僅是免疫系統與皮膚組織相互影響的疾病,也涉及神經系統,相較於異位性皮膚炎或乾癬等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病灶切片檢查發現,結節性癢疹有小神經增生肥厚及纖維化的現象,因此早期此病稱為神經性皮膚炎,往往只要有一顆結節發癢,就像引爆連環「癢彈」,全身其他結節也跟著癢起來。
影響所致,醫師臨床觀察,病友常常陷入全身搔抓破皮,血跡斑斑、越抓越癢甚至引發感染的困境。而傷口一旦反覆感染,輕者難以癒合,嚴重者更可能引發敗血症。
蔡呈芳表示,結節性癢疹的嚴重程度主要依據病灶數量,20顆以下為輕度,20到100顆為中度,超過100顆則屬於嚴重癢疹。由於結節性癢疹容易影響睡眠,更進一步引起其他身心疾病,呼籲民眾若有結節性癢疹的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與積極治療。
蔡呈芳說,傳統治療結節性癢疹,以類固醇、冷凍治療、紫外線光療與口服免疫抑制劑為主,不過,效果有限,台大醫院參與跨國性研究,針對13名、18歲以上病患追蹤,發現最新生物製劑效果較佳、安全性高,治療半年可顯著改善皮膚搔癢與結節病灶的嚴重程度,讓傳統治療的瓶頸有了新轉機,該研究成果也已發表在2023年歐洲皮膚病與性病學會年會(EADV)。
照片來源:蔡呈芳醫師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美豬「洗產地」銷往6縣市下肚 食藥署最新瘦肉精檢驗結果出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