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好發「類天疱瘡」常要命 北榮研究新揭這種糖尿病藥風險高2倍!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老人好發「類天疱瘡」常要命 北榮研究新揭這種糖尿病藥風險高2倍!
老人好發「類天疱瘡」常要命  北榮研究新揭這種糖尿病藥風險高2倍!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皮膚搔癢、水疱、破皮,「類天疱瘡」是老人最常見的自體免疫水疱疾病,一旦控制不佳,甚至會造成嚴重感染或死亡,台北榮總皮膚部研究團隊今(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度利用國內資料庫,找出危險因子,發現在糖尿病用藥中的「二肽基肽酶-抑制劑」(DPP4 inhibitor)在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會增加2倍多「類天疱瘡」罹病風險,最好換藥。

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吳貞宜表示,「類天疱瘡」常發生於臥床的老人,且伴隨有多重慢性病,或是如失智、中風、巴金森氏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台灣每年新發個案約1千人,而隨著人口老化,近十年來罹病人數增加2倍以上。

一旦罹患「類天疱瘡」,會出現皮膚搔癢、水疱、破皮等症狀,嚴重時全身有如大面積燒燙傷,須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或是免疫抑制藥治療,嚴重時需時常住院用藥與照護傷口,常造成家人照護上沈重負擔,病人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且長者2年內死亡率高達5成。

吳貞宜說,研究團隊發現,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皮膚長期發炎的疾病,以及癌症中的神經性腫瘤,會增加「類天疱瘡」發生的風險,這是首次被發表於文獻上;值得注意的是,「類天疱瘡」病人常合併有糖尿病,在糖尿病用藥中,二肽基肽酶-抑制劑在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會增加罹病風險超過2倍,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SGLT2 inhibitor),則是糖尿病用藥中安全的選擇。

研究團隊同時也發現,「類天疱瘡」病人會增加靜脈栓塞的風險;在治療上,口服類固醇的使用量與感染率有正相關,也就是使用越多的口服類固醇,發生感染的機會越高,建議在水疱控制的情況下,盡快減少口服類固醇的用量。另如果能夠配合使用免疫抑制藥,則可以減少病人的死亡率。

吳貞宜說,這項研究發現已發表於許多皮膚醫學頂尖期刊,包括BJD、JEADV等,希望與全世界分享研究成果,並提供臨床醫師治療照顧準則。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清境「老英格蘭莊園」進口中國瓷杯恐讓重金屬下肚! 食藥署檢出「鉛」超標

劇痛!轉方向盤手竟莫名打滑 他險因「頑固性網球肘」要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