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當心!使用社群時間過長 「兩特質」孩子罹患憂鬱風險增高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家長當心!使用社群時間過長 「兩特質」孩子罹患憂鬱風險增高
家長當心!使用社群時間過長   「兩特質」孩子罹患憂鬱風險增高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從疫情爆發到後疫情時代,如果你家的孩子使用網路時間變得更長、人際互動更加依賴社群平台了,家長真的該擔心了!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研究結果提醒,隨著使用社群的時間越長,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心理健康都會受到影響,研究更直指使用較多的社群媒體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尤其對具高度神經質與低親和特質者影響更大。

美國阿肯色大學的研究團隊是針對978名、18至30歲年輕人,蒐集超過6個月資料,並使用《病人健康狀況問卷》來進行追蹤評估,結果發現,親和性高的參與者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比親和性較低的參與者低了49%。而高神經質的人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則比低神經質的人超出2倍以上。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這篇研究指出年輕人社群媒體使用時間和憂鬱情緒有正相關,對各種人格特質的年輕人都是如此,對於高神經質和低親和型的人格則特別顯著。

林家興說,高神經質的人通常情緒不穩定,使用社群媒體紓壓往往適得其反;低親和型人格的人則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擅長和人打交道,於是使用社群媒體,在虛擬世界尋求補償,然而使用時間越久、越感到舒適,回到現實世界後心情越差。他也指出,社群媒體的設計原理是引人注意,並且促使使用者產生愉悅感,繼續使用下去,所以上網和抽菸、喝酒一樣,都可能讓人成癮。

林家興提醒,使用社群媒體讓人愉悅,減少使用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年輕人願意忍受這樣的不舒服,就可以減少使用社群媒體,降低罹患憂鬱的風險,最好增加從事社群媒體以外的活動,例如:和朋友講電話、運動、閱讀、做家事等,多做一些替代活動,以減少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這兩種特質者常常較敏感,在與人面對面互動時易感到焦慮,自然選擇在社群媒體上互動,以隱藏甚至屏除自己的焦慮。她鼓勵這樣特質的人們可以在與人或社群互動時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為何對這些情境、言語感到不自在,在社群上也不是一昧跟風,而是學習同理心,觀察他人在社交時的應對方式,建立與他人的連結。

葉雅馨也提醒家長,一昧的限制使用是不切實際的,家長們可先觀察孩子是否使用社群時間過長或有網路成癮的症狀,而處理網路成癮最直接的減量方式,就是以其他事情替代使用網路,轉移注意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明發燒、胸痛不一定是新冠! 他二度衝急診才知病因是「它」

四肢瘦瘦小腹很大! 「腹愁者」體型=罹患5大病風險高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